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时事作文

哭墙—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

编辑:

2010-12-13

纪念馆有许多遇难者遗属们寄来的“证明信”。记者随手打开了一封,是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福建路的韩顺华大爷寄来的。他在信中详细介绍了岳母的父亲杨春泉被日军杀害的经过:

杨春泉曾是大行宫警察局一名巡警,南京沦陷前作为留守人员,负责难民营治安。日军破城后,一部分中国军人败退下来,脱去军装进入难民营。日军喝令杨春泉等人交出,遭到拒绝。12月25日,日军开进难民营,把戴有“国际红十字”袖标的留守人员全部带走,拉到燕子矶江边集体枪杀。杨春泉同事窦某幸未中枪,但被刺数刀,他强忍疼痛装死逃过,后来住到堂坊廊。据窦某回忆,此番屠杀遇难者达200多人,杨春泉就在其中。

韩顺华认为,窦某作为证人,与民国档案留守人员名录、国民政府为遇难者家属发放慰问金、燕子矶是死难同胞遇难处等史料可以相互印证。他建议把杨春泉的名字刻上“哭墙”,“让后人记住他的气节,让家人在清明祭奠时有个地方。”

收信后,纪念馆对杨春泉的身份进行核对,经专家考证,确认他是一名遇难者。

记者拿到部分即将刻上“哭墙”的姓名,发现有的遇难者无姓也无名,比如三呆子、二道标等;有的有姓但无名,比如刘傻子、王老二、许小四等;还有的只是某某人亲戚,比如赵春生三叔、赵春生姐、戚秀英父亲、庞世昌哥哥等。

朱成山解释说,这样的姓名也是有依据的,因为有的村子或院子是被集体屠杀,仅有少数幸存,叫不出遇难者的具体名字,但他们几个人提供的信息能相互印证,当时确有这样一个人被杀,时间、地点、遇难方式与史料对这个地方的记载相符,那这个姓名也是可信的。

将从43米增加到69.5米,墙上遇难者姓名也将突破万名

“哭墙”成为遗属们祭奠集中地

事实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往往没有尸体,没有坟墓,“哭墙”已经成为不少遗属们祭奠亲人的唯一所在。每到清明节,都有众多遗属到“哭墙”前,摆好供品,然后焚香,献花,洒酒,跪拜,通过各种方式悼念他们的亲人。那时,“哭墙”姓名旁边被粘上去的一支支菊花,成为刺痛人们深处记忆的一道别样风景。

昨天,家住江宁东山94岁的孙华富老人,一大早拄着拐杖,冒着冬雨赶到“哭墙”前,久久出神地凝望着“孙华金”、“孙李氏”两个名字,那是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哥哥和奶奶。从2007年亲人名字刻上“哭墙”后,他无论是否是节日,只要有空,肯定都来。

“我记得是12月14日那天,村里的人乱成一锅粥,急着向防空洞跑,68岁的奶奶腿脚不便,以为鬼子也就抢点东西,留在家里没走,结果被中了枪。奶奶的血不断地往外流,直淌了三天,奶奶才离开……”当时跟他一起逃跑的哥哥也未能幸免。“如果他还在的话,今年刚好一百岁,看到‘哭墙’就会想起哥哥。”孙华富老人一边哽咽,一边踮起脚尖,颤颤巍巍地将一朵黄色玫瑰放在奶奶的名字下面。

奶奶和哥哥遇难后,没有留下坟墓,孙华富老人一直没地方祭奠,后来他们的名字刻上“哭墙”,他才心安。如今年岁已大,为了不留遗憾,他坚持连续两天过来祭拜。

那些等待着把亲人姓名刻上“哭墙”的遗属们,此刻心情同样不平静。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韩顺华大爷的电话。他早已听说杨春泉的名字会被刻上“哭墙”,所以很欣慰:“因为没有坟墓,家里已经几十年没地方祭奠老人了。这次‘哭墙’延长以后,把杨春泉的名字刻上,明年清明,我和家人一起去悼念,总算有地方了。”

远在河南的包世杰老人今年77岁,他同样期待父亲包久宏(洪)的名字能刻上“哭墙”。当年作为留守南京的特务营的一名文书,父亲被日军杀害在中华门。想到这儿,老人有点激动:“父亲的名字刻上去,我好让我的子孙们前去悼念。”

标签:时事作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