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 江西高考作文

江西高考优秀命题作文:找回童年

编辑:sx_baiw

2014-05-13

应广大考生需求,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收集精选了一些作文材料,这篇江西高考优秀命题作文:找回童年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今日从考生口中获悉,2010年江西省的高考作文题是: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个题目相对于2008年根据材料“写书信”与2009年针对材料“写评论”来说,无疑要容易。第一,体裁有所放宽——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文体优势;第二,“童年”,学生都经历过,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内涵丰富,学生有话可说;第三,前两年是材料作文,而今年是命题作文,这在审题方面降低了难度,估计离题的可能性不大。总的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还是不错的。但要在高考中得高分,也觉非易事。如果审题不准,或者立意不高,也拿不到高分。

那么这个作文题该如何审题呢?下面谈谈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步,正确解读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目是《找回童年》,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找回”和“童年”,哪一个都不能忽视。“找回”,一般是指将丢失的东西重新寻回来。这里的“找回”,可以理解为动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补关系的短语;可以界定为一种结果,也可以界定为一种行为或愿望。如果界定为一种结果,那么能“找回”的东西是指可以失而复得的东西。再看看“童年”这个词。这是个名词,是指人生的一个阶段。狭义上的童年,一般指六岁至十二三岁(小学阶段)。广义上的童年,泛指小时候,也包括幼年。可大家知道,似水流年,童年是找不回来的,人不能回到小时候。这个题目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显得荒谬。所以“童年”不能仅仅理解为“人生的一段阶段”,还要往深处想,理解它的丰富内涵。

第二步,正确理解“童年”的寓意。有些考生,高考作文之所以得不到高分,就是不会“往深处想”。如2005年江西高考话题作文“脸”,有些考生,只狭义的理解为“脸是人体的一部分”或者“脸是需要经常洗清的”。其实这里的“脸”,是外在形象的代名词,也可以比喻“面子”“尊严”等。那么这里的“童年”,同样不能简单理解为“人生的一个阶段”,其实更应理解为“童真”,即人之初,人之根本。“童年”是真诚、纯真、无忌、坦率、的象征,也是好奇、自由、勇敢、快乐的载体。“找回童年”,实际上就是“找回真诚,找回纯真……找回勇敢,找回快乐”之意。我想,只有通过这样联想和置换,才可以打开思路,也不至于偏离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第三步,揣摩命题意图,选择最佳立意。要知道,命题者出任何作文题,都是有针对性的。命题者出这个题目,我想主要是针对下面两种社会现象:

1.现在,是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很多人急功近利,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也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找回童年”,就是要找回缺失的做人应有的本性,找回人生的真谛,回归生活本身,做真正意义上的“人”。

2。现在教育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因为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也望生成才,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违背教育规律,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教育孩子,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使得生活富足的孩子,在精神上严重“缺钙”。“找回童年”,就是要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使孩子们有游戏的时间,呼吸自由的空气,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给孩子“补钙”,就是给民族“补钙”。

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江西高考优秀命题作文:找回童年,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推荐:

2008年高考江西满分作文:忽然之间

2008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为田鼠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