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之全国居民今年开建健康档案

2014-09-29 18:03:02 字体放大:  

职场资讯之全国居民今年开建健康档案

近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从今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表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这次医改需要强化的一个领域,将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可能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

《医改实施方案》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医改实施方案》还提出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标准化健康档案有利于跟踪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变化,对其进行系统管理。这位负责人表示,为保护个人隐私,健康档案中的个人信息不作为信息公开的内容。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将坚持自愿原则;将加强管理,防止居民健康信息外泄。

医院   医院贵宾服务将受限制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这是近日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的规定。

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过多设置一些VIP高级病房、特需门诊等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引起社会争议。

业内人士指出,限定公立医院设置过多的特需服务,是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一项举措,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紧缺的公共医疗资源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公立医院部分转民营

根据近日公布的《医改实施方案》,我国将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国家将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

根据《医改实施方案》,我国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

与此同时,国家将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同时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医生“走穴”早已成为医生潜规则   起步价200元至500元三成副主任以上医师走过“穴”

公布的《医改实施方案》再次指出,“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记者走访了主城区部分三甲医院、区县人民医院和民营医院发现,执业医生“走穴”在我市医生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走穴”,简单地说就是在这家医院上班的医生到另一家医院行医。巴南区人民医院医教科负责人介绍,“走穴”分两种,一种是公对公,又叫会诊,是正规的“走穴”,即经过所在医院批准;另一种则是私对私的“走穴”。

调查获悉,“走穴”起步价200元~500元,如果是手术,则1000元~3000元。若是公对公,收费或全上缴或缴30%~40%给所属医院;而私对私,收费全部装入医生口袋。市内某三甲医院外科负责人介绍,医生通常的操作模式是:第一次是公对公“走穴”,与对口医院熟悉后,就开始“私对私”。

市内某二甲医院内科主任王平(化名)称,医生“走穴”,让患者在二级医院能享受三甲医院医生服务,患者乐意;邀请大医院医生“走穴”的科室也感觉不会有医疗风险,“走穴”的医生同时又有可观收入,“可谓是皆大欢喜。”

“三成副主任以上医师走过‘穴’,这个比例不夸张。”渝中区一大型医院胸外科负责人称,不论是公还是私,医生“走穴”已成行业潜规则。

个案   每月“走穴”增收5000元很简单

郑某是市内一家三甲医院产科主任,用他的话说,“‘走穴’工龄不下5年。”

郑某说,第一次公派参加会诊“走穴”后,他开始走“私”,并逐渐巩固自己的“阵地”,到目前为止,他的“走穴”单位已超过5家。

“一个单位每月走两三次‘穴’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郑某介绍,他的“走穴”费用还算相对“温柔”,每次几乎都是500元,一个月下来,他收入5000元完全不成问题,“最多的时候超过1万元。”

按照“走穴”收费规矩,医生的“走穴”费用几乎都由患者承担,“除非是医院无法开展的手术。”而这笔钱患者却掏得心甘情愿,毕竟在基层医院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医疗技术,患者省下的钱会更多。

声音   鼓励“走穴”国家开了个好口子

“重庆的城乡二元结构,更适合医生多点执业。”新医改方案一公布,巴南区卫生局局长罗万云就一直在琢磨医师多点执业,“国家开了个好口子。”他说。

他认为,我市农村的医疗服务基础相对薄弱,如果要将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既养不活也留不住”。他认为,可让医生在大型医院执业为“主业”,到基层医院执业为“副业”,平衡医疗资源配置。

罗局长认为,不论从资源配置还是服务患者,以及实现医师价值,都是皆大欢喜的事。不过,他认为多点执业一定要稳妥地进行,以保证安全和质量为前提。

基层医务人员工资与事业单位衔接  公布的《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低,导致我国基层医疗人才流失,影响了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稳定基层医疗队伍,《医改实施方案》不仅明确了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同时还要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

2009年  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开始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公立医院改革开始试点

2010年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0元

2011年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20元

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

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20年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