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辅导三

2014-10-13 16:40:46 字体放大:  

命题点5: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印象管理及归因

1.社会知觉

(l)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和过程。

由各种自然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物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

(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一是认知者的经验。

二是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三是认知者的情绪

2.印象形成

(1)定义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2)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效应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

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般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也称晕轮效应。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一是加法模式。

二是平均模式。

三是加权平均模式。

四是中心品质模式。

3.印象管理

(1)定义

其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白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2)作用

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

(3)常用的管理策略

一是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二是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三是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四是投其所好。

4.归因

(1)定义

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行为原因的分类

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注意的是内因与外因。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有些是可变的,有些是稳定的。有些原因是个体能够控制的,有些原因是个体不可能控制的。

(3)原则

一是不变性原则。

二是折扣原则。

三是协变原则。

(4)影响因素

一是社会视角。

二是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三是观察位置。

四是时间因素。

<--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