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备考案例分析复习16

2014-12-24 17:41:45 字体放大:  

201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备考案例分析复习1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原因较多,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犯罪有着明显的影响。诸如浙江金华17岁的高中学生“许力杀母案”,甘肃景泰县初二学生齐某杀人事件,福建省某市青少年大量参加黑社会组织,案中,青少年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而且抢劫、盗窃案占大多数。以上触目惊心的事例,说明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上升的同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呈现出行为严重、团伙作案和流动性大三个方面。

(一)青少年犯罪行为严重,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社会危害性极大。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故意伤害、绑架等犯罪也有一定的比例,且近一二年呈上升趋势,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二)团伙犯罪案件较多,甚至有的还形成犯罪集团。他们相信“一人胆小,二人胆大、三人什么都不怕”的信条。他们年轻具有体力优势,但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心理压力大,且觉得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

(三)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再加上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漏洞,暂住、录用外来人员不申报等原因,使得外来人口管理上很混乱,给一些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且作案后逃之夭夭,不留踪迹,给侦破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2]。

认识了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的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2006年夏天,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报告内容是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所面对的暴力问题,该报告的一个方面着重讨论了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极其带给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家庭是所有国家的基本单位,家庭应该为所有成员的健康成长提供环境,对于儿童更应该如此。尽管家庭最有可能好好保护青少年并且为他们提供无论是身体还是情感方面的安全,但不幸的是,也是在家庭里面,一些儿童有可能遭受最严重的伤害。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我们通常叫做家庭暴力。根据最新的联合国报告,估计每年全世界大概有2.75亿青少年目睹了家庭暴力。青少年经常性地目睹了母亲被其男性伴侣的殴打会严重影响一个孩子的行为。个人发展以及他在成年后的社会交往。关系亲密的伴侣之间的暴力也增加了在家庭中针对儿童暴力的风险,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研究显示,针对妇女的暴力和针对青少年的暴力往往有很强的关系。而另外一个来自于印度的研究表明,家庭暴力使得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的危险性增加了两成。

从宏观方面来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的第一因素;青少年长大以后即进入学校;走出校门步入社会。

不当家庭教育和不良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客观因素

家庭教育伴随着家庭的出现而产生,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在各种社会环境中,家庭所可能给予个人的感情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因而说: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出4—2—1模式(即祖父母4人父母2人个孩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将最好的都给了他们,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挫折为何物,只想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些原本能在教育过程中,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的小毛病,因为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最终发展成大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导致离婚率也有所升高。在濒临破裂的家庭或是单亲家庭之中,子女长期夹杂于冲突之中,脆弱的心灵受到摧残,行为出现偏差。

那么是不是在健全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就不存在犯罪行为呢?并非如此,在健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监管力度及两代之间的亲疏关系对他们的行为同样有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与社会联结的关系为基础的,而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这种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但这种关系减弱,很容易出现犯罪行为。实际上,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是对父母不良监管方式和冷淡亲子关系的一种不合理反应。

1、缺少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有调查显示,犯罪青少年出自父母缺损家庭的分别占8.1%和28.3%,出自父母失职对子女放任不管的家庭分别占10.2%和22.7%,出自父母教育不管的家庭分别占26.7%和30%,出自父母作为不佳占9.3%和21.3%,许多犯罪青少年或是父母双亡,无人抚养,而走上犯罪道路;或有父无母,有母无父;或是继父继母,无人管教,放纵自流而走向犯罪道路,父母离婚或再婚,子女被遗弃,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某少管所中近10%的青少年犯罪是因父母离婚、再婚、关系恶化所致。根据不完全统计,离婚家庭中37%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20%不遵守纪律,9%离家出走,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还不能完全归结于家庭在可见形态上的破裂,离婚前父母的争吵,紧张和对峙,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的排斥,放任以及家长的劣迹带给孩子的影响更大,问卷调查显示,不健全,缺损型家庭青少年犯罪是正常家庭的8倍以上,有些家庭的父母,兄姐行为不轨,直接影响或教唆纵容子女、弟妹犯罪。[3]

2、不当家庭教育

由于忍受不了家长错误的态度和教育——离家出走——跟上坏朋友或到社会上闲游——犯罪。根据这一轨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其父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大多重视学科成绩而忽视其全面发展,有的是被家长的压力“压”坏的,有的是被家长娇惯坏,放纵坏,不良言行影响坏的。家庭的不当教育例如溺爱,要求过严或者放任不管,侮辱人格,体罚等,孩子“叛逆”或任性,成为青少年犯罪并在社会化中偏离的重要因素。

3、教育水平低劣或不平衡

家庭教育能力如家庭教育投资,可用于教育的时间,父母的文化程度等的赏识或者是薄弱、教育水平如父严母慈,父母管教而奶奶,外婆宠爱等的低劣或不平衡,使得家教实效性差,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产生坏的作用,促使青少年犯罪的产生。这样的例子很多,反映出一些十分值得深思的问题:家里没有爱,孩子很孤独;父母爱钱胜过自己的孩子,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铜臭的环境中;一但做错事,父母不是唠叨个没完,就是打骂;父母总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以为自家的孩子不如别人,一无是处;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但管教不利,有的还常苛求孩子,时常以暴力对付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早期开发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代替不了的。培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家庭应该担当和强化对青少年的管教责任

相关推荐: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备考重难点: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备考重难点:个案研究特点

<--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