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教学目标的设计

2011-01-10 17:21:54 字体放大:  
编者按: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项目,通过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起点。

3.多样性原则

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但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算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才是科学的原则。

4.渐进性原则

新课改设置的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堂课不能定太多的目标,并且也不能太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则

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应是灵动、机智的。

6.激励性原则

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1.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

要弄清楚教学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以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说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与它相对应的最上位的是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即使是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有学年(学期)目标,接着是单元(主题)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目标。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否则就无法把握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同时学科之间,或者单元之间,又构成教学目标之间的横向联系。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使教学目标在纵向上相互衔接,又要在横向上有机地配合,使教学目标产生整体效应。

2.科学合理地确定好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三维一体,不是三足鼎立。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地、全面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三维目标不是三块,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将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课程标准或者其他研究文章,对三维目标经常分开来讲,这是表述的需要。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将他们设计为三个环节并分别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