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冲刺试题(三)

2011-04-26 14:27:32 字体放大: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教师资格频道为参加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朋友搜集整理了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三)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三)

四、辨析题

1.(√)。

2.(×)。片面,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智力活动水平、课题性质。

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包括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而原型操作属于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4.(√)。

5.(×)。一般来说,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

6.(√)。

五、简答题

1.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答: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不需要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也是我们学习和识记的主要形式。(2)排除相互干扰。一般来说,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于扰叫做倒摄抑制。(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对篇幅短小或者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可以采用整体识记,就是完整地一遍一遍地去识记,直到记牢为止;对于篇幅较

长,或者较难,或者缺乏内在联系的材料可采用分段识记,即将材料分为若于部分或段落,先一段一段地识记,然后把它们整合为一个整体。(4)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进行复述和识记时,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果。多种感官的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5)复习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与人讨论以及向别人讲解等,这比单 调重复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6)画线。在阅读过程,我们经常一边看书一边在书上勾勾画画,我们采用的就是画线技术或策略。画线是一种信息选择的策略,也是复述的策略。画线策略一般与圈点批注的方法一起使用。

3.答: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与依从相此,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主体虽然对道德行为规范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但由于对榜样的仰慕,在行为上就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的愿望越强烈,对榜样的模仿就越主动,在困难面前就越能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