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2014-12-03 16:00:35 字体放大: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小学生处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这个年龄阶段。儿童进入小学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像幼儿那样以游戏为主导,而必须以学习为主导,身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小学教育根据童年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特殊任务。

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童年期的儿童骨骼增长较快,但骨化尚未完成,因此,小学生的骨骼富于弹性,但不坚硬,易弯曲变形。尤其是脊椎的软骨成分丰富,骨盆骨化尚未完成。童年期儿童肌肉含水分相对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富有弹性,而肌力较弱,容易疲劳,但恢复快。大肌肉、上肢肌发育较早,小肌肉与下肢肌发育较迟。小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

(二)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

小学生的观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缺乏系统性。

2.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有意注意是指学生的自觉的注意力,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年龄阶段分不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育工作者有意识的教育培养。总之,小学儿童的注意,无论是他的有意性或是注意品质,都在急速发展,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课内外各种活动,促进儿童注意的发展。

3.记忆

儿童年龄越小,识记具体的知识、事件、人物、对象、事实要比识记定义、解释、描写等好一些,并且记得巩固些。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较为发展,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并使记忆系统化。

4.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小学生在概念获得方面尚有困难,因为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所谓抽象思维,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安排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

5.情感

儿童入学后,学校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定性及效能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而且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

6.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以及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属于对自己感知方面的有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等;属于情感、情绪方面的有自爱、自尊、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教师与父母对儿童活动的及时评价以及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关推荐:

2014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危险地方

2014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正弦定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