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游经验:导游三十年

2015-03-30 15:57:53 字体放大:  

我的导游经验:导游三十年

导游三十年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被吓了一跳。题目似乎有点大,因为我至今从事导游这个职业才仅仅十四、五年,刚好三十年的一半,即便加上大学旅游专业的四年也才仅仅二十年。但我仍然有一种强烈要写的冲动,我知道,这是因为包含着对我恩师的一种纪念和传承。

我的老师邱剑英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西安国旅从事日语导游工作,直到九十年代到我的母校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我作为邱老师的第一届日语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师从其教诲四年,浸润其做人做事之风范影响至今。这样算来,从我的老师邱剑英先生做导游起,延续到今天我仍然乐此不疲在导游工作第一线,也算是完整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导游职业的发展和变迁。

我老师那一代导游,以接待入境游为主,肩负着为国家创取外汇和对外交流民间大使的重任,讲的是语言过硬、业务过硬和思想政治过硬;我这一代导游则见证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游的蓬勃兴起,入境游和国内游并重,既有着对老一代旅游人的深刻传承,又见证着旅游业的深刻裂变;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旅游业全面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向旅游强国迈进,导游队伍空前壮大,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加强诚信执业成为导游职业的主旋律。

懵懵懂懂进了旅游圈

说句不怕大家笑话的话,当我被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旅游专业提前录取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旅游还可以是一种职业,这对一个落后地区的孩子来讲是毫不夸张的,更别说是日语了,因为初中、高中我一直学的是英语。高考前我最大的梦想是学新闻或中文,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酷爱写作,高考前就已经发表了不少文章,可没想到居然被提前录取的外语类院校录取了。为此,直到入校以后我还懊恼不已,甚至还委托教我们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帮忙转专业,但那时要跨院转专业谈何容易,最终未能如愿。没办法,我只能在专业和个人爱好间寻找坐标点了,同时我又发现,班里17名同学除了我和另外的一两个之外大都家庭条件优越,听他们说我们所学的专业全国数量极少,是个非常热门的好专业。于是,慢慢我也就把心定了下来,专心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但真正让我喜欢上这个专业的,还是从大一到大四一直教我们导游业务的邱剑英先生。邱老师他是我们较早的著名日语导游翻译之一,1978年到1989年一直在西安国旅日本部从事导游翻译工作,之后调入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旅游专业任教,我们是他的第一届本科弟子。邱剑英先生具有老一辈导游翻译工作者几乎所有的优点,细致认真、有亲和力和责任心、乐观豁达、纯正流利的语言、渊博的知识,而最令我们着迷的还是他从容优雅的举止和幽默风趣的谈吐,以致于有几个同学连他的动作和走路姿势都刻意模仿,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邱剑英先生就是我们同学心中的偶像。而邱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有两个,一个是他丰富的藏书,中文、日文、百科全书,乃至武侠、言情等几乎无所不包;第二个是他的手写教案,那时旅游方面的教材还很少,每节课前我们都要复印他的手写教案,从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到导游业务,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厚厚一摞他的手写教案复印件,每每翻看心中就会油然而生对恩师的敬仰之情和暖暖的师生情谊。邱剑英先生作为老一辈导游翻译人员,他身上的优秀品格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一生。

但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并不轻松。因为同班同学大都家庭条件优越,所以经常搞班级聚会,而每次聚会都要凑钱,这对于来自贫穷地区的我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于是,每当这时和周末我就会偷偷躲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现在想来,我真的很庆幸那时读了不少的书。

大学期间还有一件令我无比得意和自豪的事情不能不说。大学三年级暑假,我带着借来的470元钱从长春出发,一路经过北京、山西全境、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曲阜、泰安、济南、潍坊、青岛,实践采风,历时32天返回长春,收集了大量的一手素材,极大地锻炼了忍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结识了一大批旅游界前辈和同行,为日后工作,特别是转型做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受益至今。

艰难而自信的开端

终于毕业了,因为专业紧俏,所以找工作很顺利。我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憧憬进入了山东省旅游局直属的一家老牌旅行社日本部做专职导游。

但开端并不顺利。首先是漫长的一年试用期,月工资只有一百多元,其次是开始几个月不让带团,只能在办公室写传真、整理资料、学习。那时我每天中午只能吃几角钱的油饼,因此留下了一个“扇面”的绰号。而最令人头疼的是导游资料极少,更不用说日文的当地导游词了,我记得当时把日记本里风景插图下面的几句简介都当成了宝贝,译成日语作导游词用。

几个月后终于能上团了,真是又兴奋有紧张。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带团的情景,那真是两股颤颤,满头冒汗,语无伦次,大脑断线。不过客人很宽容,不仅没有一个责怪我,而且还给我很多鼓励,最后给我的评价是“一直面带笑容,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甚至还给了我小费。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团队带得越来越顺利,效果也越来越好,和不少游客都成了书信往来的朋友。我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尽心尽力地用心为客人服务,就会赢得他们的尊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那时候导游是一份特别受人羡慕和尊重的职业,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一个很好笑的心理,带团时故意露一下话筒或导游旗,目的是在众人面前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但也反映了那时候对从事导游工作的职业自豪感,不像现在不少导游不愿意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是从事导游工作的。

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九十年代中后期,入境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旅游特别是单位公费旅游日益旺盛,我开始尝试着带国内团。那时国内游多为经济团,用车和住宿条件都很差,比带日本团要艰苦很多,但讲解内容却要多得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导游工作不仅要不断学习,而且还要不断创新,要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带团风格。

在导游实践中,我提炼了“导游讲解如同作文”的观点,认为每次带团都要象写文章一样,要有“布局谋篇”和“启承转合”,开头要不同凡响,中间要高潮迭起,结尾要余音绕梁、韵味无穷;我通过提炼山东全境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和导游讲解的递进层次,写出了《山东旅游的审美空间》,把山东旅游升华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抑扬顿挫的六大片区六个审美空间构成的一部结构严谨的宏篇巨制,通过递进的审美层次让游客获得不同凡响的深度体验;另外还写作了如《锦绣山东游》、《诗话济南》、《人情最美的城市》、《冬游奇观,济南赏泉》等一系列导游讲解的总结、感悟性文章,现在都已成为年轻导游喜欢的参考素材。特别是从1997年下半年我开始业务操作后,推出了特色产品“改革开放看山东”考察系列专线,内容涉及交警、医疗、高效农业、小城镇建设等方方面面的行业,讲解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为了带好这样的团,我就多方查资料、翻报纸,留意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积累了很多相关领域的知识,足迹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城镇和乡村,导游讲解的专业化水平也日益得到提高。有一次在带太谷县的一个乡镇考察团时,他们的领队评价说,“我们这次不仅在实地考察中大开眼界,晓国导游的讲解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晓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个专家了。”2000年,我又率先推出了“山东人游山东”计划,导游讲解内容涉及面更广、更深,我就对导游词不断地进行归纳、梳理、总结。

我认为导游工作是良心活,象对景点的讲解,多一句少一句客人可能并不知情,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客人要将心比心,时刻牢记客人花钱购买的就是我们的服务,而我们自身的价值也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来得到体现的。在导游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游客至上,以客为先”,想游客之所想,把游客当亲人,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赢得了游客的尊重。有一次我接待一个东北团,其中一位老家是山东的老大娘,说她以前在山东时用过一种点心模子非常好,不知还能不能买到。我连找了好几家商店都没有,没办法就让朋友到城郊的集市去找,终于找到了。当第二天我把模子拿给这位大娘时,她非常激动,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太好了,这太让你费心了。”还有一次,我接待日本青山大学古陶瓷考察团。当按照考察团提供的资料到达博山区磁村时,竟然连村支书都不知道考察团要参观的古瓷窑旧址在哪里。我却没有放弃,根据考察团提供的资料,按图索骥,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村外的玉米田里找到那片古窑址。日本教授们欣喜若狂,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连连说:“谢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觉得,客人千里迢迢来一次不容易,我们要尽可能不让客人留下遗憾,自己辛苦点没有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导游只是一份普通的服务工作,既没有多大技术难度,也不需要高深的学问。但我认为,导游和老师一样,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带团活动中还承担极其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不仅要做一个快乐的制造者,更要做一个美好情感和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我为自己提炼的职业使命就是“传播优秀文化,奉献旅途温情”。旅游活动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因此导游在带团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把“发现美、传播美、奉献美”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在接待北京市宣武区职教中心优秀教师团结束时,这个团队竟然专门包下济南天龙大厦歌舞厅为我举行告别仪式,这个团的领队说:“三天的山东之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三天里我们参观了人文的最高峰——曲阜三孔、自然的最高峰——东岳泰山和人情最美的城市——泉城济南,我们很幸运遇到了一个能把山水说活的好导游。”每当听到游客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2006年10月,我获得了“全国优秀导游员”的殊荣,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鞭策,我觉得自己所肩负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在当前社会上对导游这一职业多有诟病的大环境下,我提出了“忍辱负重,以正面努力树形象”,得到不少同行的认同。

相关推荐:

2015年导游考试导游随感:贵州长角苗

导游随感:导游购物技巧 

<--导游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