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洋溢的百年老街:大栅栏

2015-04-13 17:59:32 字体放大:  

京味儿洋溢的百年老街:大栅栏

京味儿洋溢的百年老街:大栅栏

沿着北京前门大街的牌楼向南走,不出200米,就会看到路西胡同口的铁艺栅栏,上书“大栅栏”三个金色大字。大栅栏街是北京南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74米,宽约9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栅栏,并不是狭义的大栅栏街,而是指至今仍然保持着明末清初“三纵九横”格局的“大栅栏街区”。“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和粮食店街,“九横”则是指与大栅栏街平行的九条东西走向的胡同。

大栅栏 京味儿洋溢的百年老街

70年代大栅栏风貌

“大栅栏”的由来

大栅栏的起源要追溯到明朝初年,当时北京的商业中心在正阳门北侧的棋盘街,据《明宣德实录》记载,明永乐帝定都北京后,为活跃京城商贸,从南京动迁了2.7万商户,在前门、鼓楼等地建造房屋。“召民居住,召商居货”,使各地商货产销于京,这就是历史上的“廊房”。

当时,正阳门外向西逐渐形成了四条东西走向的街巷,由北向南依次为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和四条。街中的店铺多是前店卖货、后设作坊。由于商业繁荣,明弘治年间,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经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朝启夕闭,以保护商民与百姓的安全。

清朝雍正年间,京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清斗争,为了保证安全,政府再次严格了城门开关制度,并相继在明代胡同栅栏的基础上,于各街巷胡同口建起新的栅栏。由于廊房四条与廊房头条、二条、三条相比,路宽口阔,所设栅栏高大且制作精良,成为了该区域的主要标志。于是,“廊房四条”这个名称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这条胡同亦从《明北京城图》上记载的“廊房四条”,变成了《清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大栅栏”。

百年商业老街

作为一个有着500余年历史的老商业街区,大栅栏有不少国内外闻名的老字号。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旧日的北京人用大栅栏的老字号往身上一裹,俨然一副京城显贵的气派。

在封建社会,鞋不仅仅是作为衣饰那么简单,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以生产制作千层底布鞋而闻名中外的“内联升”在当时称得上是“奢侈品”。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最早是家朝靴店,专为皇亲国戚、朝廷官员制作朝靴。“内联升”的“内”即指宫廷大内,“联升”则寓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1900年,八国联军的炮火洗劫了大栅栏商业街,清王朝日益没落。内联升不得不将客户群从“坐轿子”的人转向“抬轿子”的人,于是轿夫们喜欢的“洒鞋”成为其主打商品,内联升也从此走上了平民路线。

这里还是我国较早实践“高级定制”服务理念的商家之一。其内部会员资料《履中备载》详细记载了京城王公贵族的制鞋尺寸和式样喜好,如需再次买鞋,只要派人告知,便可根据资料迅速做好送去。

大栅栏街上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古老商号多达几十家:明代即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同仁堂国药店、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元帽店等,每一家都有着荡气回肠的经营史和挥之不去的文化气息。

大栅栏 京味儿洋溢的百年老街

今日繁花似锦大栅栏

历史上的三次整修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栅栏基本维持了民国时期的风貌,商铺林立,随处练摊。上世纪60年代,大栅栏开始了第一次整治,北京城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就诞生于此,让本来就繁荣的大栅栏更是人满为患。

相传,一个劫匪劫了两个准备往银行送货款的会计,计划趁人多从大栅栏街逃窜。哪知道这里的人实在太多,劫匪提着货款左突右撞,竟是挤不出去,民警最终将其抓获。

上世纪80年代初是大栅栏商铺最幸福的日子。商品空前丰富,只背心一种,大栅栏每天就能卖出上万件。卡带式收录机、电视机等在当时算作新潮的玩意儿更是前一天晚上就有人开始排队抢购。当时的北京只有大栅栏、西单、王府井、隆福寺四个商品购物点,大栅栏被视作“购物天堂”般从早到晚人山人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北京商业场所的增多,大栅栏因购物环境陈旧等原因逐渐萧条。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竞评北京市第一条步行街,大栅栏进行了第二次路面修整和环境整治,但依然无法重现往日繁荣。

2007年,为了弘扬宣南文化,恢复和强化历史上大栅栏地区的传统城市功能,宣武区政府于5月正式启动了大栅栏商业街的整体改造工程。北京丝绸商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的旧址老房修饰一新,同仁堂、张一元茶庄、长春堂也更新门庭。

如今的大栅栏,不仅老字号商户多,经营的传统产品多,老字号企业所传承的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在内联升非物质文化展览馆,游客可以参观传统千层底的制鞋工艺,包括纳底、绱帮的过程。在大栅栏,还能欣赏到张一元独特的茶艺表演,看到被称为“中国电影诞生地”的大观楼……

瑞蚨祥没变样;张一元茶庄换了门脸;内联升鞋店橱窗里展示的是鞋文化系列,三个师傅摆着个鞋摊,现场表演布鞋制作;同仁堂药店的店面早已扩大,三层古香古色的大楼在街中十分抢眼;老瑞蚨祥绸布庄在街中残留了一面有门无店的铺面墙和老门联、题记之类的东西,似纪念碑,又似舞台布景。

老北京民谚讲到“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大栅栏街,原本一条逼仄的胡同,经过500余年商业文化的浸润,如今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了京派文化“名片式”的标本。它值得逛,还因为它始终保持着老商业街的风貌,历史遗存下的街巷是古香古色的建筑,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

相关推荐:

北京红色旅游:东城区新文化运动寻迹游

安徽旅游文化:徽商文化——讲诚信的徽骆驼

<--导游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