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欣赏:云海雾涛三清山

2015-04-07 15:54:31 字体放大:  

游记欣赏:云海雾涛三清山

早就听说三清山之美可比黄山,有人称之为“小黄山”,山形地貌风景有黄山之灵气,也有其独特的秀丽。三清山奇峰怪石,竞相崛起,各具神姿妙态。三清山因三座高峰玉京峰、玉虚峰和玉华峰而得名。其中玉京峰是三清山最高峰,海拔1816米,玉虚峰海拔1776米,而玉华峰海拔1752米,三峰冲破云霄,非常神奇灵动。特别是在日出后或日落前观赏三清山列坐这一景象,更加神奇。而三清山的道教文化更是折服了无数天下名流,著名的三清道观便在此孕育而生。明代药圣李时珍在三清山住了长达十年之久,至今为止,三清山还存有采药区。

这次,终得偿所愿,可以亲自登一登看一看大自然这个艺术大师精神塑造下的奇山了。

第一天,我们驱车六个小时到达玉山县城,入住宾馆。因为到达三清山还需一个多小时,山路崎岖,盘山公路在夜幕中比较危险。

第二天清早六点半,我们便赶往三清山,一个半小时后,终于来到了山脚下。由于游客众多,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乘坐缆车上山。听导游说,三清山的索道有2426米,需要乘坐40分钟才能到达半山腰的宾馆。索道很安全也很平稳,连接了一个又一个景区,索道下的风景也是美不胜收,这不仅缩短了旅游者上山的进程,更减少了登山的辛劳。此索道曾一度被誉为亚洲最长。

而我们到达的这天,正是大雨滂沱之日,什么极光、日出、彩霞沐浴都没有机会了,但是雨中的三清山更有一番别样的美景。由于要走五个小时的山路,同伴们都纷纷在山下买了拐杖,以备不时之需。

吃过午饭,大伙卸下行李,披上了一次性雨披,拄着拐杖上山了。由于开始时不适应,还没走出一百米的台阶,大伙已是气喘吁吁,开始嚷嚷起这五个小时的山路该怎么走。导游小吕走在最前,纷纷给大伙打气:“美丽的风景正在前面等着大伙呢!”

拾阶而上,沿途的风景一一展现在眼前。三清山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仙山,这称谓也果然名副其实。我们先游历的是“西海岸”景区,以云雾中的风景为主。细雨蒙蒙中云海雾涛缠绕在大山四周,粗看是云,细看是雾,别有一番胜景,让人留恋往返。云海雾涛中,大山若隐若现,两秒之前还是清晰可见,瞬间大山便失去了踪影。瀑布流云,如浩瀚江湖,围绕着奇峰旋转,浩浩烟波,一发不可收拾。仿佛仙人拂袖化风让这中的云这中的雾在山间盘旋,我们一会尖叫,一会叹息,情感在这风云雾中急速转化。带相机的同伴啪啪啪地抓拍镜头,生怕错过这绝佳的机会。

三清山的美,不仅美在自然景观和道教人文景观,还美在其通天之路,登临三清山者不能不提到栈道。三清山栈道全长4000多米,空架于海拔1600米的悬崖绝壁之上,2002年三清山为了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让更多的游人一览纵山小,领略三清山的无穷魅力,于是在悬崖上以人工打桩施工,搭架铺路,历时一年修建了这座高空栈道。可以想像,当初工人们凌空施工,那是何等的惊险。不过听导游说,修建这座栈道时,居然没有一个人受伤,看来政府的安全措施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还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栈道对于游人来说很安全:当时山崖上飞下一块两三吨重的花岗岩,栈道丝毫未损,可见栈道之坚固,游人们更可以放心游玩了。时间一点点过去,我们的步履也变得分外艰难起来,但是栈道的风吹雨打和云雾飘渺之中,恰给了我们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渐渐的大伙的鞋子和衣裤都湿了,但丝毫没有减少大家登山赏景的兴致。

三清山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山谷悬崖间自然座落了众多道观。所以游览一下三清山著名的道观“三清道观”那是无可厚非的,只可惜在2003年一把大火把这一著名景点烧得只剩残沿片瓦,不能欣赏这一经典之地也就成了一件憾事。至今三清山旅游管理处还在加紧修缮之中,以恢复道观的原有风貌,让今后的游人不妄来此。虽然我不知道这些道观在这三清山存在了多久,只知道他的道教文化在这里一代代的延续下去。所谓道教他崇尚的是养生健身的炼养方法,这点恰恰与佛教的精神世界修养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相关推荐:

2015导游资格考试重要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2015导游资格考试重要知识:王祭祀活动按分三个等级

<--导游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