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用文化比较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2012-08-28 18:41:14 字体放大:  

对外汉语:用文化比较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对外汉语:用文化比较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全球汉语热的环境下,海外200多所孔子学院对于汉语教师的需求十分迫切。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远赴海外,担负起教授中文、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他们当中,有的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有的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何在海外环境中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如何使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他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请看——

图为郭恋东(右)与学生兼同事在一起

我作为美国普渡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后的第一任教师,在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也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自己运用文化对比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普渡大学孔子学院第一期文化课的教授过程中,这一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接受效果。

不可否认,任何人在接受一种外来文化时,都会以其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为基础。采用文化对比的方式易于切入讨论的话题并引导大家参与讨论。我对课程的理解是,让美国朋友在了解的基础上,或达成共识,或尊重差异,或在两种文化之间找到一条彼此都能理解和接受的途径。

在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这一课时,我们就孔子的文化核心价值展开讨论。“孔子”对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更毋庸提及孔子的思想了。如何让他们易于理解、接受这一思想,我想到了从介绍孔子思想的黄金规则作为切入点。当我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黄金规则时,美国朋友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和同意,因为这一规则并不仅是中国社会为人处事的规则,同时也是美国社会人与人交往的准则。《圣经》新约中有一段话——“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这句箴言对大部分美国人来说十分熟悉,这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正好不谋而合。

在美国讲授中国文化课,除了有对中国文化的真切感受和理解之外,同时也要具备了解美国和西方文化的素养,这样才可以以一种中立客观的角度,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实践证明,在文化接受的过程中,总是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和理论,或者说两种文化中相近的部分最容易被接受,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之进行理解和解释。

记得在关于中国民乐的一堂课上,我们介绍了一些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扬琴、古筝、唢呐等。每一种乐器都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们得到直观的感受,一边让他们欣赏用这些乐器所演奏的代表曲目,一边讲解此种乐器的特点以及这首曲目所表达的故事内容。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二泉映月》所映衬出的二胡的悲哀,扬琴《高山流水》所表达的知音难觅都让他们如痴如醉。尤其是唢呐《百鸟朝凤》、《打枣》那欢快、生动、活泼的曲调,加之对这些音乐所演绎的故事的理解,学生们惊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百鸟朝凤》的演奏者用唢呐模拟不同鸟类发出的声音,《打枣》则模拟微服私访的皇帝赵匡胤和卖枣姑娘所发生的口角,格外诙谐生动。在备课时,我想到了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交响乐《彼德和狼》,作曲家也是用管弦乐队的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就好像是在模拟不同人物及动物的对话。我随即选取了少许片断进行播放,将《彼得和狼》与《百鸟朝凤》进行对比。因为大部分美国人都较为熟悉这首儿童交响乐,对比的过程使他们马上意识到东西方乐器以及音乐的异同。

<--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