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报关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二

2014-09-15 13:34:10 字体放大:  

★9.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是海关对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实施监管的一项创新举措,实现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的海关手续具有以下特点:

A.建立电子账册,取代加工贸易纸质登记手册

B.根据实际需要办理进出口货物的备案手续,取代货物进出口报关单的填制和申报

C.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D.电子账册备案的料件全额保税

【答案】 A C D

【解析】 按照海关原来的规定,凡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建立电子账册,取代加工贸易纸质登记手册;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办理进口料件、出口成品及成品单(损)耗的备案手续,取代以合同为单元的备案手续;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电子账册备案的料件全额保税。但是货物进出口报关单的填制和申报(包括电子数据报关单的填制和申报)并未被取代。所以本题B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2007年海关总署对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办法作了重大修改。其中,联网监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建立电子账册,另一种是建立电子手册。本题中,A选项只有“建立电子账册”,就成了不正确的选项。新办法规定,电子手册仍适用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而且2007年8月23日开始,东部地区即使是建立电子手册也适用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2008年海关总署对联网监管模式又进行了调整,把电子手册改变为电子化手册。扩大了管理范围。所以本题C选项也成了不正确的选项。只有D选项还是正确的选项。 因此,本题已成为单选题。

10.下列关于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监管期限的表述正确的是:

A.《ATA单证册》项下的展览品自货物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复运出境,但经海关批准后可以延期,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B.境外集装箱箱体暂准进境,应当于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复运出境,但经海关批准后可以延期,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C.过境货物的过境期限为6个月,但经海关批准后可以延期,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D.出料加工货物自出境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复运进境,但经海关批准后可以延期,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答案】 B C D

【解析】 使用ATA单证册报关的货物暂准进出境期限为自货物进出境之日起6 个月。超过6个月的,ATA单证册持证人可以向海关申请延期。延期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延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其中,参加展期在24个月以上展览会的展览品,在18个月延长期届满后仍需要延期的,由主管地直属海关报海关总署审批。因此A选项表述是错误的。境外集装箱箱体暂准进境复运出境的期限为6个月,可以延长3个月,所以 B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过境货物的过境期限为6个月,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出料加工在境外加工的期限是6个月,延长的期限不超过3个月。所以本题答案应当是B、C、D。 ★11.下列关于特定减免税货物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特定减免税的申请,首先是减免税的资格确认,然后是“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的申领

B.国内投资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减免税资格确认的依据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市人民政府签发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

C.民政部门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所属单位专用品、专用仪器、专用生产设备的减免税,海关凭民政部门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批准文件签发“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

D.“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的有效期为6个月,且不得延期

【答案】 A B D

【解析】 根据2004年版《教材》,本题A、B、D选项的表述符合相关规定,因此是正确的选项。但是2009年版《教材》根据国家新颁布的关于特定减免税的法规作了重大修改,本题所有选项都与规定不符,不能再用。

★12.下列暂准进出境货物应当按“暂时进出口货物”申报的是:

A.马戏团演出用动物

B.安装设备时使用的工具

C.集装箱箱体

D.国际车展展台用照明器具

【答案】 A B

【解析】 按2004年版《教材》,本题A选项所谓马戏团演出用动物,属于国家规定的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中使用的表演、比赛用品,适用“暂时进出口货物”申报,是正确选项;B选项所谓安装设备时使用的工具,属于国家规定的供安装、调试、检测设备时使用的仪器、工具。适用“暂时进出口货物”申报,是正确的选项;C选项所谓集装箱箱体。应当按集装箱箱体申报,不是正确的选项;D选项所谓国际车展展台用照明器具,属于展览品范围,应当按展览品申报,不是正确选项。所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B。

2008年开始,《教材》以“其他暂准进出境货物”取代“暂时进出口货物”,因此本题题干与《教材》相悖,不可再用。

13.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与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只有办理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权利人才有权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

B.没有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权利人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必须补办备案

C.海关发现侵犯备案知识产权的嫌疑货物,即使权利人不提出申请,海关也应予扣留

D.没有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权利人,按规定申请扣留嫌疑货物的,只要提供担保,海关应当扣留侵权嫌疑货物

【答案】 A B C

【解析】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对权利人向海关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没有必须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要求,因此A、B选项的表述都是不正确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还明确规定,权利人要求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必须向海关提出申请,即使是已经向海关总署备案的,也不例外,所以C选项表述也是错误的。只有D选项表述是正确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依照其中的规定“提出申请”,并依照规定“提供担保的,海关应当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故本命题答案选项为A、B、C。

14.关税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其征税对象是:

A.进出关境的货物

B.进出关境的物品

C.进口货物收货人

D.出口货物发货人

【答案】 A B

【解析】 《海关法》和《关税务例》规定,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境物品,由海关依法征收关税。因此,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为关税的课税对象,而进口货物收货人和出口货物发货人则属纳税义务人。故本题A、B选项是正确选项。

15.对应征进口环节消费税的货物,其进口环节消费税组成的计税价格包括:

A.进口货物关税完税价格

B.进口货物关税税额

C.进口环节消费税税额

D.进口环节增值税税额

【答案】 A B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进口环节消费税计税组成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1-消费税税率),还原后即为:消费税计税组成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进口环节消费税税额。故本题A、B、C选项是正确选项。

16.下列关于特殊进口货物完税价格审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内销的来料加工的进口料件,以进口料件申报内销时的价格确定

B.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销往区外的进口货物,均以海关审定的原进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价格作为完税价格

C.运往境外加工的货物,以海关审定的该出境货物的境外加工费和料件费作为完税价格

D.出口加工区内的加工企业内销的制成品,以制成品申报内销时的价格确定

【答案】 B C

【解析】 根据《关税条例》和现行《审价办法》的规定,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区域、场所进入境内需要征税的货物,海关应当以从上述区域、场所进入境内的销售价格 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运往境外加工的货物,出境时已向海关报明,并在海关规定期限内复运进境的,应当以海关审定的境外加工费和料件费,以及该货物复运进境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估定完税价格。故B、C选项为错误表述。而根据海关规定,内销的来料加工进口料件,海关以接受料件内销申报时的价格审查确定;保税区内的加工企业内销的加工贸易制成品,海关以接受制成品内销申报时的价格审查确定。故A、D选项表述正确。

17.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如果卖方交货数量多于约定数量,买方:

A.可以收取多交货物的全部

B.可以收取多交货物的一部分

C.可以拒绝收取多交货物的全部

D.可以拒绝收取全部货物

【答案】 A B C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在卖方交货数量多于约定数量时买方正确的应对办法。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必须按照合同数量条款的规定如数交货。如果卖方交货数量多于约定数量,买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绝收取多交部分货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但不得拒收合同数量条款内的数量。如果卖方交货数量少于约定数量,卖方应在规定的交货期届满前补交,但是不得使买方遭受不合理的不便或者承担不合理的开支,并且买方有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故正确选项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