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名师指点

中考语文名师指点:作文

编辑:sx_jixia

2015-10-25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名师指点的相关内容。

(一)审题:

要闯的第一关就是审题。中考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考生“思想”的比拼,如果审题误入歧路,再高明的“思想”,都只成了屠龙之技。特别强调找准“话题”。

(1)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能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超级提醒:

● 如果题目就是一些平常词语,没有临时产生的“比喻”“象征”含义,那么引言材料就没必要过分关注,甚至文章不提都可以。

如: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失去” 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你只需抓住“失去”来构思即可,无需再谈“园环”的故事。如果文章过多被园环吸引而忘了更为重要的“失去”,那是大错特错的!

 如果题目或话题当中有个别词语出现了临时产生的“比喻”“象征”含义,就要先弄懂那个具有比喻含义词语的含义。

如“随手关闭身后的门”擦亮你的窗子”

一旦弄懂之后,就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抓住这个已经清晰的话题去写作了。

 正确判定话题中蕴含的命题者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明确命题者的立意指向

 命题或话题如果是两个及以上的词语并列构成的关系型话题,看清命题者的要求,是写其中一个就可以,还是几个都必须兼顾。如果命题者没说,那么我么就几个都提,当然,其中有一个是侧重点。但是,别漏任一个。

(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看完材料后,回答这样的问题:材料的主人公是谁?他值得赞扬还是批评?赞扬或批评他什么?

如果有两个人物都很重要,可以分别分析他们,这也就意味着文章可以分别就他们来写一篇文章。总之,材料内容单一,抓核心和关键词句。如果材料由两个甚至更多部分构成,可以就其中一个部分来写,也可以将其合在一起立意来写。

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的关键句或者关键词。那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可能就是关键词。静下心来理解关键句或关键词。如果其本身就是一句容易理解的道理,如“要关闭身后的门”,那就好办了;如果本身是一句内涵丰富或者带有比喻义的句子或词语,就需结合语境好好理解,如“要想有船来,就必须建好自己的码头”,就是一句带有比喻含义的话语,我们需理解它的本义——要想抓住机遇获得成功,首先自己要有扎实的积累。理解完关键句或关键词,便以它为你构思的中心来写文章——如果你写议论文,它就是你的中心论点;如果你写记叙文,它就是你记叙事件背后的中心。

(二)如何在考场中打开自己的思路

●  单概念的命题或话题,你就组词吧,通过组词缩小范围。如“独”“狂”“净化”等。

●  关系型命题或话题:注意二者的辨证关系,以其中一个为侧重,兼顾另一个。

●  判断型的命题或话题:如 “生活中的色彩与画中的色彩是否一致”,你就根据喜好或者你掌握材料的多寡,把这个两可的问题变成一个鲜明的命题去写作。没必要首鼠两端。

●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列表法来打开思路。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他们与话题什么关系。如“得与失”,就可以在草稿纸上列表,学生的“得与失” 、运动员的“得与失” 、人民公仆的“得与失” 、教师的“得与失” 、 “超级女声”的“得与失” ……可以自由去想,这样总能找到你写作的灵感!

还要注意题目虚实的问题:题目很虚,你要往实写;题目很实,你要往虚写。

(三)文体指导:

1.记叙文:

 规范要求:

①应该有一些故事情节,至少是片段。文章少出现议论甚至不出现议论。应该有

人物出现,最好主要人物就一个,要么是你父亲,要么是你母亲,或者干脆就是“我”。不要写太多人物。

② 不要动不动写汤姆、杰克的外国故事,科幻题材的尽量不写。

③ 记叙文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语句——“最近,我在《读者》上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十分感人,故事是这样的”。等于承认你是参考别人的作品。所以,主人公尽量是“我”,别什么“云” “峰”“平”的。

④ 故事新编可以去写,但是别胡编乱造,不要动不动就糟蹋“唐僧”师徒四人。千万不要为了好玩或搞笑去故事新编。其实,故事新编很难写,你要熟悉那个故事,还要从“内心”处去挖掘人物的复杂性。总之,不能满足于情节的离奇,应该去分析古代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