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真题

2012随州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编辑:

2012-07-05

三、浅层阅读理解(35分)

(一)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  完成文后题目(5分)

①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花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全部文稿,随后将它交给最信任的朋友米尔去完善。然而就在第二天,手稿就被米尔家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了火炉!

②可以想象卡莱尔当时的心情,抱怨吧,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于是他很快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实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③卡莱尔的再起炉灶,重写这篇巨著,他的第二稿,无论文字还是内涵,都达到了卡拉尔写作生涯的巅峰。

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⑤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心情不好就抱怨天气,交通堵塞就抱怨社会,上课迟到就抱怨闹钟,工作太累就抱怨老板……于是抱怨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但抱怨只是一种情绪发泄,无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缓解烦恼,反而放大了原来的痛苦,陷入满腹牢骚、抱怨不休的恶性循环之中,于事无补。

⑥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⑦当你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发现人生变得比较顺利、有趣,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拥有创造力,获得聪明才智爆发的空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认真阅读选文,概括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2分)

18.这是一篇极有特色的议论文,文章开篇讲述了一个名人的故事,从而揭示一个引人深思的事理,继而结合生活实际剖析了这一事理。请简述这种开篇写法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①附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虽紧密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的一种生命现象。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着生。

②附生植物最普遍的特点是附生在寄主植物水平的枝干上及枝干的分叉点上,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堆积尘土,有的低等植物甚至附生在叶片上。除了叶片附生的植物会对寄主的光照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外,附生植物一般不会对寄主造成损害。

③植物的附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主要标志性特征之一,形成这种现象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一是环境的空气湿度大,二是寄主表面有一定的腐殖质存在。有机物的附生现象存在于植物间,尤其在热带与亚热带的森林中最为常见。

④附生植物的种类比较丰富,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都有附生植物。据统计,全世界约有附生植物65科850属3万种。蕨类附生植物常见的有水龙骨科的瓦韦,石韦,水龙骨,星蕨,书带厥子等,铁角蕨科的鸟巢蕨……

⑤在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茂密,由于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的竞争比较激烈,附生的植物就更容易获取来之不易的光源。附生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已形成非常适应的特性,比如鸟巢蕨的形态似鸟巢状,可以截留尽量多的雨水以及枯落物、鸟粪等,海绵状的枯落物可储存水分,并提供营养物质。

⑥在生态系统中附生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及养分和水分的循环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附生植物对环境变化还具有指示作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附生现象的存在。人类活动剧烈的地方,附生现象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选自《学科知识》)

19.文章①自然段“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做着生”一句中的“包

住不包吃的现象”指的是                                       (2分)

20.植物形成附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3分)

(1)

(2)

21.文章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据统计”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2.请结合文意阐述植物附生的作用。(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