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文综 > 中考文综复习

中考历史文综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巩固练习

编辑:sx_zhangjh

2014-04-28

历史文综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某通史巨著,叙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它是

A.《论语》B.《史记》C.《资治通鉴》D.《三国演义》

2.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早:

A.五百多年B.八百多年C.近一千年D.一千一百多年

3.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缀术》B.《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D.《水经注》

5.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道教

6.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书圣”和“画圣”分别是指

A.王羲之、吴道子B.吴道子、杜甫C.张旭、顾恺之D.顾恺之、李白

7.下列科技成就,属图所示人物所为的是

A.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B.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C.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D.撰写东汉初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8.在下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朝代分别是

A.南朝、北朝B.明、北魏C.吴、北魏D.吴、隋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祖冲之——《九章算术》B.华佗——《伤寒杂病论》

C.顾恺之——《女史箴图》D.王羲之——《玄秘塔碑》

10.成语中往往包含着典故史事,警世箴言,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下列成语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②卧薪尝胆③风声鹤唳,草木皆兵④退避三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1.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

12.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真迹的局部图,是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它是()

A.《步辇图》

B.《洛神赋图》

C.《天王送子图》

D.《清明上河图》

13.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颜真卿、阎立本、李白    D.颜真卿、阎立本、杜甫

14.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

A.《论衡》B.《齐民要术》C.《水经注》D.《九章算术》

15.有一书法作昌.全篇324字法之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伐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A.《兰亭序》B.《九成宫碑》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中国教育出版~*#%@

二、非选择题

16.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艺术篇】

材料一:

(1)图一的文字主要记录了我国_______(朝代)的历史;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继图二(《兰亭序》)的作者之后成为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人名)(2分)

(2)图三所在的石窟是____,它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1分)

【思想篇】

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3)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思想家老子________的思想?西汉初年,朝廷以道家思想中的清净俭约作为治国方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使西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国力恢复的局面,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2分)

【科学篇】

材料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材料所说的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_,同一时期,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___________。(2分)

【感悟篇】

(5)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成就?(1分)

A.古代文化成就是我国人民自己创造的,没有吸收过外来文化成就。

B.对待古代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

C.不管是古代文化成就中的精华还是糟粕,我们都应将其发扬光大。

D.古代文化成就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没有作用了。

1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4)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18.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1分)

(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3分)

(3)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2分)

(4)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计谋,请你说出几个来。(2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文化作品,根据题目中描述的内容即可做出,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C

【解析】

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近一千年,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祖冲之的圆周率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除了圆周率外,祖冲之的贡献还包括:测定一年的实际天数是365.24281481天,与近代科学家测量的结果相差不到50秒。创制“千里船”,复制指南车。

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主要原因有: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统治者重视经济建设。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点评: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使得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转向南方,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

4.C

【解析】

《缀术》是我国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的所著,在唐朝时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来传入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与农业无关。A不符合题意。《九章算术》是《九章算术》是中国汉族学者在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B不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我国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书中介绍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是我国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C符合题意。《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学的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九章算术》——数学——秦汉、《缀术》——数学——祖冲之、《齐民要术》——农业——贾思勰、《水经注》——地理——郦道元。

5.A

【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雕刻着大量的佛像,周围石壁上刻满着浮雕,这些佛像雕塑说明了当时佛教的兴盛。A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

点评:我国著名的石窟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被称为我国四大石窟。

6.A

【解析】

我国古代史上,“书圣”是指王羲之,“画圣”是指吴道子,故选A。杜甫被称为“诗圣”;张旭是唐朝书法家,他被后世誉为“草圣”;顾恺之是东晋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六朝四大家”之一;李白有着“诗仙”的美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王羲之、吴道子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有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金桥图》等。

7.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的认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祖冲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成就巨大,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突出成就是取得了比较精确的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割圆术,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题目中A项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B项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成就,D项是东汉时期的数学家编写的数学著作,本题选C。

考点:祖冲之与圆周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识记能力,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8.C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的认识,观察图片,三国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因此1处应该是吴国,2处后面是西魏和东魏,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因此2处应为北魏,本题选C。

考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分裂时期,但在各国分裂政权内部,为了在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为以后实现统一创造了条件,另外这一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关系,民族关系也是同学们关注的重点。

9.C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认识,A项表述错误,祖冲之的成就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2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一千年,B项表述错误,华佗是东汉的著名医学家,他的成就是发明了麻沸散,C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错误,《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因此选C。

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书法,数学,农学大放异彩,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

10.B

【解析】破釜沉舟是秦朝末年的巨鹿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卧薪尝胆是春秋时越往勾践;退避三舍来源于春秋时城濮之战

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故选D。

12.B

【解析】本题难度适低,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天王送子图》是唐代吴道子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答案选B。

1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历史人物,其中“书圣”指王羲之,“画圣”指吴道子,“诗圣”指杜甫,故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事实。

1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经注》。《水经注》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故选C。

15.A

【解析】根据所学,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是王羲之,所以选《兰亭序》。

16.

(1)商朝(或者“商”)(1分)颜真卿(1分);

(2)敦煌莫高窟(1分);

(3)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或答:辩证;或答: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1分);文景之治(1分);

(4)《天工开物》(1分);《农政全书》(1分);

(5)B(1分)。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图一是甲骨文,记录了我国商代的历史,继图二(《兰亭序》)的作者之后成为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

(2)观察图片三结合所学知识,图三所在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它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3)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或答:辩证;或答: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思想,西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4)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体现的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一时期的农学著作是《农政全书》。

(5)我们对待古代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吸取其精华,去其糟泊,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识记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采,在古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很多成就领先于世界,但是到后期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的科技才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教训是深刻的,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落后,改革开放才是富国强兵之路。

17.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分)

(2)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4分,答对两点即可)

(3)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4)发展经济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需要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2分,答到1点即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察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以及影响,按照解答材料题的步骤,第一步,先看问题,第二步,阅读材料,包括读材料的内容,读材料下面的出处。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第四步,组织答案,阅读材料一,找出有效信息。

问题(1)问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材料一中的信息“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说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人民生活困苦,没有得到开发,材料二中的“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说明到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很快,江南已经得到了开发,人民富足,生活安逸。

问题(2)(3)问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任意写出两点就行。同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

问题(4)问从江南经济的变化中,对经济发展有何启示,分析这一变化知道,北方劳动人民的技术和人次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同要重视经济发展,制定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国家有个安定和平的环境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江南经济的开发以及原因和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识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是解决材料题的重要步骤,每个材料下面的出处也要看清楚,用来判断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在结合课本知识去解答问题。

18.

(1)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

(2)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原因:①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②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③而孙刘联合,采用了正确的战术,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3)文学为了增加趣味性,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学加工或一些情节的虚构。我们应该学会有鉴别的去看待文学中的历史。

(4)如美人计、连环计、空城计、苦肉计等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三国演义》这一关键词可知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

(2)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3)文学为了增加趣味性,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学加工或一些情节的虚构。我们应该学会有鉴别的去看待文学中的历史。

(4)美人计、连环计、空城计、苦肉计等都是《三国演义》中的计谋

考点: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赤壁之战时期的历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赤壁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 

2014中考文综历史复习提纲  

2014年中考文综历史中国史部分复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