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文综 > 中考文综复习

浅谈中考文综语文复习指导

编辑:sx_zhangjh

2014-04-24

中考文综语文复习指导 

中考临近,做好考前复习对打好中考文综语文学业考试这一仗至关重要。如何才能把中考语文复习工作做好呢?

一、细化考试背景,明确考试方向

首先,要认真学习课标,再将其与考纲中的“内容要求”对照细化,然后逐一与教科书内容链接、落实。例如课标“阅读”中第8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条在考纲“阅读”中作出了这样的分解:①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②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③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两相比照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点了如指掌,再将其要点与教科书细化整合。

二、优化复习思路,全面系统复习

优化复习思路,就是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比较科学地安排复习的过程与内容。科学的复习思路是:分→总,即先进行单项复习,再进行综合复习。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

1.将必背31首古诗,15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古诗要牢记篇名、作者和第一句。

2.小语段的考查,着重于音、形、义的考查。平时就要注意积累,不要忘带《新华字典》。此题最主要的是要学会联系语境义解释词语。方法是联系本义,结合句意,加以表述。

3.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对人物形象性格还有重要的经典的情节的认识和了解。对考纲规定的8部文学名著,如不能阅读原著,一定要熟悉名著的基本内容及故事梗概。

4.综合应用,它主要是考查我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学会从生活中观察积累,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它的主要题型有: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的用法、句式的转换、宣传标语、口语表达、材料信息的提炼、应用文等。这要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通过训练掌握解题方法。

(二)阅读部分。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基本形式是一篇散文(或小说)与一篇议论文或者说明文,议论文与说明文往往隔年交替出现。去年是说明文与散文组合,主要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具体复习时要做到审题意识与原文意识。

四个步骤要切记:通读全文晓大意→文题对照定范围→筛选过滤定答案→再读材料作检查。通读全文是解答题目的基础。文章和题目对照,确定题目涉及的范围,这是解答题目的重点。如果我们范围确定错误,解答就必然会错。范围确定后,我们应筛选整合信息,确定问题的答案。最后,我们再读材料和试题要求,仔细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四个步骤表面上看浪费时间,实际上,是快速、准确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因此,我们一定要切记。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近几年中考文言文基本都在《考纲》范围之内,共计15分,多以比较阅读为主。前两题考查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一是加点词解释,着重是课本下的注释。二是翻译句子。翻译时应当记住:留、替、调、删、补的方法。该保留的保留,该补充的补充,该调换的调换。总之一定要做到关键性的词语解释不能丢,句子通顺。而后面的两题则以比较为主。大致从三个方面比较:文章内容上的比较;文章主旨的比较;文章写作手法的比较。因此在平时我们就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对《考纲》范围之内的每篇文言文作出这样的归纳,整理好课堂笔记。

(三)写作部分

近年来安徽省中考作文,以半命题、命题为主。命题多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写作。从命题中也可以看出它体现了新课标对作文写作的基本理念: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因此我们作为学生应当“用我手写我心”,要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们可以利用考试前夕,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多读其他中考的优秀作文,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归纳有效的作文素材。

写作中应当注意什么呢?1.审题:抓住题眼,确立重点,把握寓意。2.立意:求真、求善、求美,求新、求深、求明。以健康的心态看人看事,看生活,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感悟生活,抒写性灵。3.选材:写小不写大,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写熟不写生,驾轻就熟,熟能生巧;鲜活典型,格调高雅;追求个性,新颖生动。4.体裁:记叙、说明、议论、扬长避短;日记、书信、童话、寓言、剧本、文言、网络设计,展示个性。5.结构:凤头、猪肚、豹子尾,首尾呼应,过渡勾连;题记、后记、小标题,形势脱俗,合理选择运用。6.语言:通顺,把话说通;准确,把话说对;生动,把话说好;优美,用语精彩,典雅,意蕴丰富。7.字数:多得少不得,最好不少于600字,多不超过800字。8.卷面:整洁,不乱涂乱抹。9.写字:不写错别字,不写潦草字,规范标点写法。

相关推荐

备考2014中考文综复习答题小技巧  

2014四川巴中中考文综考试说明大纲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