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四川中考 > 眉山中考 > 眉山中考试题

眉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曹端

编辑:sx_hez

2014-01-13

初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把握时间,认真学习,为将来的路奠定基础,精品学习网为学子整理了“眉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曹端”一文:、

眉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曹端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极。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笃志研究 ②坐下著足处 ③一切浮屠……时日之说屏不用 ④毁淫祠百余

A、笃:坚定著:zhù附着屏:píng摒弃淫:惑乱的

B、笃:忠诚著:zhuó附着屏:píng摒弃淫:滥设的

C、笃:坚定著:zhuó踏屏:bǐng除去淫:滥设的

D、笃:忠诚著:zhù踏屏:bǐng除去淫:惑乱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年荒劝振劝振:指勉励赈灾

B、就墓次受学墓次:指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C、端亦高其行谊高其行谊:指赞扬他的行为和情谊

D、命诸生延致之延致:指去请……回来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

A、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B、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C、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D、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5、既葬,庐墓六年。( )

A、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B、已经安葬了(父母),守墓达六年之久。

C、安葬(父母)以后,守墓达六年之久。

D、已经安葬了(父母),修庐冢守墓六年。

6、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论。( )

A、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B、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C、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D、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7、选出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内容( )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⑥遭艰归,……服阕,改薄州学正。

⑦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 D、②③⑥⑦

8、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端读谢应芳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好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答案]

1、B

2、C

3、C

4、D

5、A

6、C

7、D

8、B

第1题考查虚词“其”的用法。因为①④句“其”字直接充当主语或小主语,译作“他”;③⑤句“其”字都作定语,译作“他的”;②句“其”字表委婉判断,译作“也许”“大概”之类,属副词。

第2题考查实词。①句“笃”修饰“志”,应解为志向坚定;②句“著”读zhuó时可作“附着”讲,但此句解释时变通为“踏”更好;③句“屏”读bǐng时可作“除去”讲,“摒”是“屏”的后起字;④句“淫”是“过度、过甚”义,“淫祠”是滥设的祠堂。

第3题考查实词。“高其行谊”中的“行”指品行,解释为“行为”是错的。

第4题考查阅读句子。“释氏”,指释迦牟尼,句中义是以佛教创始人代替佛教。《夜行烛》是曹端写给年迈父亲的一封信,文言中“书”大多当“书信”讲。

第5题考查阅读句子“既”作副词可解释为“已经”或“……以后”,“庐墓六年”中“六年”作为“庐墓”的补语出现,可见“庐墓”应活用作动词,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对“庐墓”一词有解释,因此应理解为“修庐冢守墓”。

第6题考查阅读句子。“服从”是两个词,“服”在句子中解释为“心悦诚服”是贴切的,而“从”解释为“听从”是恰当的。“争讼”文言文“争”与“讼”可以是同义词,但在这个语境中仅作“争辩”讲显然有含混不清的地方:不合语境义。“讼”还可以引申为“打官司”,语境中百姓教化了,自然把打官司当作耻辱的事了。

第7题考查阅读理解文章内容。①②③⑥句表现曹端至孝;⑦句“贫不能归”可见为官时的清廉。而④⑤句属教化和公德。

第8题考查阅读分析文章内容。A项提到的“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合,“浮屠”指“佛”或“佛教”。C项李德“离开时”应为“离去后”,“对曹端的学生”应改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作为人师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译文]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何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在学习大道理时,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最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慨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坐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待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信中说道:“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后来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吃不进去。安葬了父母以后,筑庐冢守墓六年。

曹端刚开始读谢应芳的《辨惑编》时,极信其中所讲的道理,所有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理论都除去不用。写信给县令,毁掉滥设的祠堂百余座,给百姓修土地庙,建谷坛,让他们祈报年成。遇到荒年,鼓励(富户)救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做霍州学正时,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知府郭晟请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说:“也许是公和廉吧。做到公了那么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那么百姓就不敢欺瞒了。”郭晟拜谢欣然接受。曹端遇父母的丧事回故里,渑池、霍州的众多学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来听从他教诲。服丧期满,改任薄州学正。霍州、薄州、蒲州两地各自上奏章争着要曹端,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的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了。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语说:”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你拉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课教学。

曹端先后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辞世于任上,时年五十九岁。他的众多弟子服心丧之年,霍州百姓(听到曹端去世)连买卖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满哭声,孩子们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贫而不能安葬在故乡,于是留葬在霍州。

眉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曹端已经呈现在各位考生面前,望各位考生能够努力奋斗,成绩更上一层楼。更多精彩尽在【眉山中考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