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上海中考 > 重点高中 > 闸北区 > 市北中学

上海市北中学

编辑:sx_chenj

2017-11-11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上海市北中学官方网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上海市北中学官方网站:http://www.shibei.edu.sh.cn/

办学历史

市北中学由唐乃康(伯耆)先生创 办于1915年,选址界路庆长里,取名“私立市北公学”,开办时仅有小学部,学生500余人。1920年校董事会决定在永兴路购地建校,次年建成,增设初中部,逐步又办了高中部,发展为完全中学。

1932年“一·二八”事变,校舍被炸,唐乃康先生不忍数百青年失学,在夏根路租房,继续开学。秋季,学生人数激增,又迁至新闸路。

1936年春闸北地区平静了,学校建立复兴设计委员会,决定在永兴路原校址重建校舍,开始重建工程。

1937年,学校因经济困难交公,易名市立市北中学。由私立转为公立,由杨智先生担任公校第一任校长,1939年徐则骧先生继任校长。抗日战争期间,学校一度迁入租界,改名新北中学。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停办。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8日,国民党市教育局派吕思勉先生主持校政,永兴路校舍为京沪铁路局警训班占用,学校只得暂借四川路横浜桥私立郇光小学及市立戏剧实验学校一部分房屋为临时校舍。

1946年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局长陈保泰兼任校长,遂迁回永兴路原址。班级由十一个增加到十几个。

1949年6月22日,学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委派辛德培、曹雨田等主持校政,沈悦英任党支部书记。

1954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重点中学之一。

1956-1966年,马作云来校任校长,狠抓双基,循序渐进,力求实效,为市北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王苏兰任校长,学校成为全市中学实行初一新生择优入学的第一所中学。

1979年起张健、李兴民主持全校工作。

1986年,方仁工调入市北中学任校长,提出了以提高学生自学、自锻和自管能力为重点的“五四三一”教育工程。

1990年经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组织部批复同意建立中共上海市市北中学总支部委员会,赵桂英同志任总支书记。

1999年起由沈黎明任副校长、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沈校长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理念。2003年,为了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组织机构发生了变动,下设党总支、校长室、校务办公室、师资处、学生处、教育评价与信息中心、教育服务处和工会。2005年,学校被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2001年,赵桂英书记到龄退休,由沈黎明校长兼管学校党务工作。2003年7月起,由黄群同志任总支副书记,主持学校党务工作。

2007年陈军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陈校长提出“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光大传统”的办学理念。

解放初,学校仅有教学大楼、办公楼各一幢。1951年起相继建造教学楼,大礼堂;后又扩建,新建实验楼等。1990年后建成了综合大楼等设施,2003年学生宿舍楼竣工启用。校园全面改、扩建工程启动,2004年改、扩建工程竣工,校园扩地13亩,新建综合楼、体育馆、操场。

1994年10月闸北中学并入市北中学,原市北中学永兴路校址改为市北中学东部,原闸北中学校址改为市北中学西部。

1996年7月3日,根据闸北区人民政府(96)34号文及闸教96(110)号文精神,市北中学东部仍为市北中学,市北中学西部为市北初级中学。

1997年全国重点中学初、高中分离,10月份市北中学初、高中行政正式分开,1998年1月财务正式分开。

2000年,市北中学围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登上巨人的肩膀"这一办学目标,构建"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三个工作层面,内化办学理念,深化实验研究,探索现代学校模式。

2005年2月,在被命名为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后,市北中学继续坚持创造适合学生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革学校的整个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对学生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适应性水平。以两个高地(人才资源、信息技术)、三项改革(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一个保障(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主要操作点,实施"自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一轮实验,构建上海一流、全国知名、富有现代特色的新型学校。

2009年起,学校与大学建立合作发展的共同体,与上海其它24所重点高中一起组成了和国家“211”重点大学--上海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联盟,实现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学生提供了途径。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市北中学官方网站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标签:市北中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