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山东中考 > 东营中考 > 东营中考语文

最新13年度东营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编辑:sx_chenzf

2014-01-04

【摘要】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最新13年度东营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我市河流众多,京杭大运河wānyán穿城而过,波光粼粼的东昌湖绕古城而浩淼,城与水xiāngdéyìzhāng,形成“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独特景观。

1.蜿蜒   相得益彰 (说明:本题2分。)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豆蔻”“弱冠”是古代年龄的别称;“婵娟”“玉盘”是月亮的美称.

B.有诗云:“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古今,聊斋史记西厢镜。”其中“聊斋”指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C.成语“鸡犬相闻”“三顾茅庐”“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出师表》《曹刿论战》。

D.鲁迅的《孔乙己》、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小说,都是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

2.D (说明:本题2分。)

3.试举一例,谈谈你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句话的理解。(2分)

3.示例: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利郎商务男装)是语文。

餐厅提示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语文。

阅览室告示语“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是语文。

经典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是语文。

流行语“追求品牌,不如把自己做成品牌”是语文。

(说明:本题2分。)

4.按要求填空。(14分)

①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何其芳《秋天》

②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朱自清《春》)

③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⑤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⑥鸳飞戾天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⑦为人谋而不忠乎?             ?               ?(《<论语>十则》)

⑧《<孟子>两章》中概括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方面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

⑨面对挫折时,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来激励自己。

⑩古诗文中慨叹时光流逝的语句有(连贯的两句):          ,         。

4.①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      ②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③阴阳割昏晓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莫道不消魂                  ⑥望峰息心

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⑧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⑩示例: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说明:本题14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增减字,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

5.①比。②间或、偶然。 (说明:本题2分。)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说明:本题2分。)

7.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7.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

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说明:本题2分。)

(二)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8.B (说明:本题2分。)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汝先人志邪?

9.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说明:本题2分。)

10.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2分)

10.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说明:本题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1题。

(一)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1.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4分)

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说明:本题4分。)

12.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4分)

“尽量”一词的运用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

(说明:本题4分。)

13.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4分)

示例: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

通过列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

通过作比较,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

(说明:本题4分。)

14.在第⑦段空格处填写本段的中心句。(4分)

示例:减少盐的摄入量是能够做到的。

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

(说明:本题4分。)

(二)

香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⑪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⑫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⑬“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⑭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⑮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⑯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⑰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⑱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⑲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5.香伯有哪些“怪脾气”?(4分)

①一面作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

(说明:本题4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16.第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承上启下。

(说明:本题2分。)

17.第③段中加点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2分)

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

(说明:本题2分。)

18.从修辞角度看,第⑯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

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

(说明:本题4分。)

19.第     段和第     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4分)

③⑪;突出了香伯的香饼独具特色。

(说明:本题4分。)

20.谈谈你对第⑲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提示: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人敬重。

(说明:本题4分。)

21.如果你是香伯的徒弟,你会怎么做?(4分)

提示:①掌握香伯做饼的全部工艺。②学习香伯的坚守精神。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扩大再生产。④有意识地传承做饼工艺,塑造香饼文化。⑤改善生活质量,赢得幸福人生。

(说明:本题4分。)

四、写作(共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他失信了,你可以提醒他“言必行”。他沮丧了,你可以提醒他“不可夺其志”。他困惑了,你可以提醒他“走自己的路”。

我受挫折了,我应该提醒自己“自己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我想逃遁了,我应该提醒自己“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我要颓废了,我应该提醒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提醒”真的那么重要吗?

请以“提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最新13年度东营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愿您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相关推荐:

2013年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参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