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青海中考 > 海东中考 > 海东中考语文

2015年海东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走近京韵大鼓

编辑:sx_zhangxr

2015-05-08

这篇关于2015年海东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走近京韵大鼓,是精品学习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艺苑奇葩 雅俗共赏

——走近京韵大鼓

【小小名片】

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小口大鼓,于清末民初形成。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据老艺人说,它是由河北省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和清代流传于八旗子弟间的“清音子弟书”两者合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鼓书艺人胡十、宋五以及后来的刘宝全等人对木板大鼓进行改革,在木板大鼓原有的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方言,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它有以下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先读为快】

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冲霄汉减去了辉煌。一轮明月朝西坠,我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上,梆儿听不见敲,钟儿听不见撞,锣儿听不见筛呀这个铃儿听不见晃,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梦入了黄粱。架上的金鸡不住地连声唱,千门开、万户放,这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着行囊,出离了店房,遘奔了前边那一座村庄。渔翁出舱解开缆,拿起了篙,驾起了小航,飘飘摇摇晃里晃当,惊动了那水中的那些鹭鸶、对对的鸳鸯,它是扑扑楞楞两翅儿忙啊,这不飞过了那扬子江!(甩板)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云淡淡、雾茫茫,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着古寺、寺里隐着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农夫清晨早下地,拉过了牛套上了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的是春种秋收、收仓闭户,奉上那一份钱粮。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外,我只见他,头戴着方巾,身穿着蓝衫,腰系丝绦,足下登着云履,怀里抱着书包,一步三摇,脚步儿仓皇,他是走进了书房。绣房的佳人儿要早起,我只见他,面对着菱花,云分两鬓、鬓上戴着鲜花,花枝招展哪,是俏梳妆。牧牛童儿不住地高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身披着蓑衣,下穿水裤,足下登着草鞋,腕挎藤鞭倒骑牛背、口横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遥,吹出来的那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这不越过了小溪旁。(甩板)

【作品导读】《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作品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更夫、渔翁、樵夫、山僧、农夫、学生等各种人物的活动状况,整个段子词句优雅,曲调委婉恰似一幅水墨画荡漾在我们的心中。

【温故知新】

京韵大鼓的主要板式以慢板(4/4)和紧板(1/4)两种为主,慢板唱腔中又有6种腔调:

平腔——是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上下句结构,音域较窄,曲调变化不大,叙述性强,接近于吟诵,下句固定落音为宫音(1或i)。

挑腔——一种将旋律推向高音区的富有表现力的腔调。歌唱性强,音域宽,起伏度大,固定落音为宫音(1)。一般在平腔的第三个腔节处将旋律推向高音区,加以扩展而成,大多用于唱段开始的上句处,有时也与平腔相结合作为下句使用。

落腔——常用于挑腔后面,组成一起一落的上下句结构。旋律下行,缓慢松驰。固定落音为徵音(5)。

长腔——篇幅长大的拖腔。大多位于上句,曲调深沉,抒情委婉。固定落音为商音(2)

拉腔——常用于甩腔唱句前面,大多位于上句,具有不稳定感。固定落音为变宫音(7)

甩腔——用于唱腔大段落结束处。大多位于下句,音域最宽,常为两个8度的曲线下旋律稳定感强,落宫音(1)。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