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青海中考 > 果洛中考 > 果洛中考语文

2015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复习:《醉翁亭记》

编辑:

2015-05-08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这一段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就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作者故意宕开一笔,不直入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无论是肉还是菜,都就地取材,不用外求。这样写,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同样,宴饮之乐,也没有王公贵族府第那样高雅,无管弦助兴。但射饮弈棋,猜拳行令,杯盏交错,“起坐而喧哗”的野趣,也是朱门高第的宴饮得不到的欢乐。这里,太守又一次闪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是因为乐在其中。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有叙事,更融入抒情和议论,托出全文的主旨。“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寥寥八个字,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接下来写“乐”的几种情境:一是“禽鸟之乐”。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游人的到来,惊扰了它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当人去山空后,它们又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它们的乐更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二是游人之乐。游人之乐怎样,前文已有描述,故此处略而不谈,只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显然,这种“乐”已综合了自然和人事两种“情趣”,有了“自觉”的成分,但还缺少理性的认识。三是太守之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那么太守是谁呢?及至文末,“太守”已出现九次,方才道出姓名,解开全篇悬念。文章也自然而止,且饶有余味。

【写作技巧】1.句式上骈散结合。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就是骈句,出语自然,浑然天成,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2、叙事写景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本文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典型例题】

【尤】水尤清洌  林壑尤美

【望】先达德隆望尊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望其旗靡  望峰息心

【深】深入不毛  深追先帝遗诏  水不在深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闻】公亦我闻天子之怒乎  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寡人之耳者  渐闻水声潺潺

【芳】芳草鲜美  野芳发而幽香

【芳】野芳发而幽香  苍然白发  怀怒未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发白帝

【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复出焉  不敢出一言  卷石底以出  水落而石出者

【休】休祲降于天 行者休于树

【乐】山水之乐 而乐亦无穷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醉能同其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心乐之

【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先帝知臣谨慎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其真不知马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