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模拟题

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备考)

编辑:

2015-12-22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商鞅方升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1分)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1分)

(2)他变法的措施中哪一项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 ?(1分)哪一项对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起了关键作用?(1分)哪一项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1分)

(3)材料二属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1分)

(4)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解析:按照历史发展的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而在汉朝历史发展中汉高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而汉武帝是将汉朝发展到极盛的一位皇帝。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夏商周的兴亡。夏朝经历了四百年,最后的国王桀,建造了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商朝后期政治混乱,纣王也是暴君,也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从两朝的末代国王的统治就可以看出,实行暴政虐民,奴役人民,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兴亡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有《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端午节就成为纪念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姬姓宗族、功臣等建立诸侯国来拱卫中央王室。在武王、文王时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对象有同姓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诸侯,平时替周天子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大大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使西周保持着惊人的稳定性,延续了近八百年的统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兴亡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前与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题中的爷爷的言论意思就是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就与道家的主张最接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禹建立了夏朝以后,和他的子孙们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了国家的政权机构,并修筑了城堡和大型宫殿。故本题的答案选A。

考点 :冀人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的兴亡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五霸两种说法中都包含的是。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第二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