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考语文记叙类文章阅读指导

编辑:sx_wangxd

2013-12-30

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辽宁中考语文记叙类文章阅读指导”

辽宁中考语文记叙类文章阅读指导


考点聚焦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并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人或事物,一般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点及事物的品格等。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就是要我们了解人或物的特点,感受人或物的品格,揭示形象的社会作用和意义。

这是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一项能力层次较高的知识考查点,它能考查考生对作品主旨的感悟能力和对人、物特点的分析能力。近年来这类考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语文阅读考查中,尤其活跃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其常规问法有:“本文中的主人公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述作品中形象的特征”、“请你对文章中的形象作评价”等。

我们该如何正确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呢?下面我们就教给同学们一些可行的分析技巧。


典例分析

一、从事件入手

在记叙文(含小说)中,作者刻画人物总离不开故事情节(事件)。一般来说,情节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物性格展现的过程,所以要想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品格,就先得从事件入手,整体感知,分步骤概括。

例1

前方遭遇塌方(节选)

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黄昏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

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碜人。

车子开动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车子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转动着,他的脚不时地踩着刹车,车子缓慢地移动着,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一步步小心谨慎地蠕动着,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时,司机把车紧紧地贴近山的一侧。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怕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了,两眼紧闭,心里想,现在再想下车也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个险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后来就听见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路边一连串的欢呼声。

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再冒这样的险,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位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

【真题回放】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河南中考试题)

【解题指导】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司机为了乘客的安全,舍身越过最危险的塌方地段。根据情节的发展,司机的形象逐渐鲜明,性格特点逐步显现:在大家快乐歌唱之时,司机“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可见他稳重、不张扬的性格;当遭遇塌方时,他没有慌张,而是让大家下车,“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可见他遇事冷静果断,并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可见他的沉稳和临危不惧;“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可见他驾驶技术的娴熟。

【参考答案】司机沉稳果断、有责任感、富有行车经验、普通但又勇敢。


二、从描写入手

我们知道,只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人物才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阅读作品时,我们可以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思想品格。人物描写的方法比较多,有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例2

悠长的铃声(节选)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真题回放】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甘肃兰州中考试题)

【解题指导】这篇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来刻画人物形象,我们以这些描写语句为突破口来分析老师傅的性格特点。如因堵车,“我”上课迟到,得到的却是老师傅那漫长的铃声,可见他的宽厚与善良;“你不要放在心上……”、“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这是对老师傅的语言、神态、外貌的描写,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可见他是一个慈爱、善解人意的老人。

【参考答案】善良有爱心,宽厚和善。


三、从写法入手

有的作品,作者常采用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写法描写形象。对此我们就要从作者的写作手法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体会作者刻画形象的“真意”。

例3

枫叶礼赞(节选)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踉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真题回放】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安徽中考试题)

【解题指导】这是一篇咏物散文,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描写“枫叶”的形象。那么作者笔下的“枫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它具有哪些特征?作者刻画它又有什么目的?这些都离不开对文章的分析,尤其是对表现手法的分析。作者首先将“红得那么动人”的枫叶置身于萧瑟的秋天里,形成强烈的色彩差;接着又以“红到心”的萝卜来衬托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的鲜明个性。如果说这些是枫叶的外在表现,那么它那“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则是它内在的精神品质。结尾处,作者又由枫叶联想到了时代的英雄——伟大的劳动者。如此从文章的写法入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

1. 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2. 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辽宁中考语文记叙类文章阅读指导”,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