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化高中: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深化教师培训

编辑:sx_wuqb

2014-01-25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考试是最好的试金石。天平在每个人心里,印迹在每个人眼中。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辽化高中: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深化教师培训,希望同学们能够得到启示。

目前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问题;落实按需培训,强化实践性培训,推行教师自主选学和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培训模式,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家非常重视,能简要介绍一下最近几年教师培训的情况吗?此次《意见》出台又有怎么样的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对教师实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要求。就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教育部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全员培训制度。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出台政策,推动各地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每5年不少于360学时,并对培训主要环节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二是“国培计划”项目引领。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3年来共培训骨干教师350万人,其中,农村教师335万人,占96%。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实施项目招投标、制定培训标准、建立“国培”专家库和资源库、开展匿名评估等措施,打出“组合拳”,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切实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三是推进培训改革试点。启动教师培训自主选学试点,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机会;启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考核评优相结合;启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各地也在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问题,与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相比存在差距,难以满足广大教师接受更高质量培训的期盼。

《意见》出台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地围绕培训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化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可以说,《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改革方向,将对推动各地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记者:与以往的要求相比,这次的指导意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有哪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答: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2年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明确了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任务,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对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提出了总体要求。《意见》则是在前期政策基础上,围绕培训模式改革和培训质量提升两项核心任务,提出指导性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针对突出问题,提出硬招实招。二是政策创新来自基层实践,把地方首创经验经过研判上升为国家政策。三是反映课题研究成果,做到科学决策。四是体现以师为本,将教师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广大教师参训动力,满足教师对高质量培训的期盼。

《意见》中有四个方面需要特别重视:一是落实按需培训,应将此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全过程。二是强化实践性培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培训者团队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三是要激发教师参训动力,通过推行教师自主选学和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将激励和规范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四是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创新培训模式;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记者:一个文件的出台,最重要的是落实。对于《意见》的落实,您有哪些建议?

答:对于文件落实,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重视:一是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尽快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和广大教师了解文件的新要求,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二是各地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工作步伐,将文件提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落实文件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特别是要推动教师培训模式的综合改革,立体化地推进工作,为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积累更多经验,实现更多突破。

辽化高中: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深化教师培训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