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教育教学介绍

编辑:sx_wangxd

2014-01-22

中考即将来临,请看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教育教学介绍”。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教育教学介绍


1.德育工作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提出“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办学思路,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执行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把“两史一情”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并强化了以党、政、工、团为核心,以政治课教师、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强调在养成教育上下功夫,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国旗法”的宣传与实施。
2.学制变更和课程设置
学校自创办以来,均系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初中部,1978年秋之前为二年制,此后为三年制。高中部,1983年秋之前为二年制,此后为三年制。
全校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均安排课外活动课,(课余兴趣小组)。自1995始,增设了电脑操作课,理化生实验课和英语听力课等。
3.教学大纲和教材
学校创办初期,执行的是原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使用省编“二二”制教材。1979年至1983年夏,使用全国编“三二”制教材。1983年9月份开始执行原国家教委制定的教育大纲,初中生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课本,高中生使用全日制高级中学(必修)教材,一直沿用至今。
4.教学设施设备
图书阅览室自1974年开设,藏书731册,设专人管理,面向师生开放。此后,学校不断追加投入,图书资料已有2万册,杂志200种,报刊75种。
1989年,教育科技综合大楼竣工,建成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均配有实验准备室1间,仪器存放室1间。2000年,建成一座多媒体语音室,1996—2000年,自购电脑150台,建成计算机房2间,使信息技术课得以顺利开设。2003年,建成多媒体教室1间。
1999年,学校赤资50万元,建成琴房、舞蹈房、画室各一间,成立艺术部。
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基本齐全,1974年由市体委拨款1000元,师生齐努力,建成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自制单双杠、篮球架、并宾乒乓球台等。2004年夏,学校自筹资金50万元,重新平整了运动场,拟建成6条跑道400米标准运动场,增设篮球场4个。
5.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自创办以来,强调在认真落实“三全”教育的同时,切实传授文化教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试大纲实施教学。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试大纲实施教学。从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复习、辅导、考试”六大环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把教学的正轨,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自强”的能力。
1993年3月,学校原办公室主任、37岁的蔡厚志同志经过激烈的竞争,聘为校长。从此,学校秉着“德育为先,素质为上,队伍为本,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定并实施了“一流水准,双轮并进,三法同步,四课协调,五育齐上”兴校方略。
教学管理
学校坚持制度治校,实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为广大教工提供了公平合理、健康有序的竞争平台。坚持民主治校,定期召开教代会,学校发展规划、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等重大事项均由教代会研究讨论,表决实施,学校先后制定了《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班级工作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要求具体、标准量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文件。
1999年后,学校进一步完善并发展“从严治校,从严治学”的方针,先后又制定并完善实施了校务公开制、封闭管理制、教师教学质量评议制。
师资建设
学校初创时的33名“小迁”教师,1973年后随政策落实均返回南昌市。学校采取广泛引进、离校进修、互帮互学、加强教研等一系列措施,扩充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2004年9月,全校在编在职教师共222人。其中女教师88人。具有本科学历者145人,大专学历者63人,具有高级职称者42人,中级职称者62人。
办学成绩
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指定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办学”策略。根据国家对人才和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教师自身素质特点,自1999年9月开始,在高一创设“艺术特色班”,同时扩大1997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在高一兴办“文化样本班”的竞争机制。
学校先后被授予“南昌县全面先进单位”和“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中学生‘红心永向党’读书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职工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棋院”等光荣称号。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教育教学介绍”,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