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苑高级中学校长寄语

编辑:sx_fengzb

2014-01-21

精品学习网为方便考生备考,特意整理了名校浏览,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介绍,愿天下备考人均能如意,而我,只愿面朝屏幕,继续码字……

立足学校科学发展,提升学校现代品质

苏苑高级中学 殷永德

学校的科学发展是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主动发展,是均衡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现代学校与传统学校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出类拔萃的升学率,而在于是否具有卓越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点、一流的教学效度和较高的社会满意度。所有这些,都要求学校的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增强现代意识,提高现代素质,大胆探索,务实工作,多管齐下,分进合击,从以下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学校的现代品质。

一、加强制度化的学校管理

建设现代学校,提升学校的现代品质,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必须有一整套健全的现代学校制度作支撑。毫无疑问,学校的特殊本质、师生的特殊品性决定了学校的管理应该由人治、法治走向文治。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倾注心力构建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实行人性化管理、文化认同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温馨,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快乐。但是,“以人为本”必须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人生价值、人生质量为本,而不是以他们暂时的安逸、安乐为本;“人性化管理”必须兼顾人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与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多个需求层次,不能成为迁就人的惰性、劣根性的遁词。另一方面,社会的转型、学校自身的变革和发展,也都要求我们通过确立现代学校制度提高管理效能,达成办学目标。

鲜明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文治校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指引我们在“人性化”的口号风靡一时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党总支、行政和教代会三者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系统,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学校领导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利益分配制度,理直气壮地制定和实施各个部门、各个条线、各个岗位、各项行为的规章制度。与此同时,我们调整行政机制,下移管理重心,减少学校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间隔层次,改变传统的垂直传递信息的运作方式,增加横向联系与沟通,全校上下协作和谐,政令畅通,保障了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个基本点的平衡。

二、实施复合式的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增强学校管理的效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这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实行“单边主义”,不能搞“单打一”。多年来,我们通过“三个结合”,实施了复合式的教学管理。

一是管教与管学相结合。讲到教学管理,人们往往只想到教,不会想到学,只想到教师,不会想到学生。这种认识上的偏差、行动上的偏颇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是学生学习的质量。相对来说,管学生的学远比管教师的教重要得多。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不忽视学生一端的教学管理,从不把管学生的学的工作全部扔给教师,从不让学生学习的不认真抵销教师教学的“七认真”。

二是督查与指导相结合。教学管理的过程必然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但是,我们把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管理的起步,而不是教学管理的全部。我们注重的是向教研组、备课组和任课教师指出问题,同他们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把教学管理上升到了教学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层面。传统的管、卡、压的做法不是教学管理的正道,只会导致教师的抵触、逃避和逆反。我们构建了教师乐意接受、由衷欢迎的,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

三是课内管理与课外管理相结合。诗人作诗,“功夫在诗外”;教师教书育人,也要下足“课外”的功夫,特别是要强化课外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实行省教育厅“五个严格”和市教育局“三项规定”之后,学生自由支配、用于自学的时间大大增加。很显然,放松课外的教学管理,就意味着放弃教学阵地的半壁江山。顺应这一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全校教师摆脱思维定势、行为惯性,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按照市教育局提出的“三会”工作要求,狠抓课外教学管理,引领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调控、管理下的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成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三、实行贴地式的常规管理

苏苑中学是一所新兴的四星级高中。我们的生源决定了我们的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工作重心必须下移,触角必须前伸,末梢必须灵敏。一言以蔽之,我们必须实行贴地式而不是悬浮式的常规管理。我校学生宿舍前几年的社会化经营管理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实施贴地式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主力军。我们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把班主任工作视为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一个终端,一个最终的落脚点、着力点,视为提高管理质量、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托、重要支点,并且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来审视班主任工作。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健全发展,不应该是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个称职的、优秀的教师,既要善于教书,也要善于育人,善于做班主任,善于抓学生的常规管理。与此同时,我们又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最必须老老实实去做、最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要求班主任扎根班级,掌握班情、生情,静态的、动态的,外在的、内在的,表层的、深层的,肉眼看得见的、肉眼看不见的,全都了然于胸,以此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

我们健全、完善了行政人员值日制、行政人员巡校制、教师值班制、行政人员和教师轮住学生宿舍值班制;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宿舍卫生和纪律天天有量化,月月有评比;学生的衣着、仪表、行为也都各有规范;我们还在本区域率先试行了师生到校和离校E卡通刷卡制度,启用了寄宿生出入宿舍区门禁系统。我们把贴地式的管理思路落到了实处。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学生既焕发出当代青年的青春、阳光,又保持了纯朴、礼貌、安分、节俭、刻苦的传统美德。

四、打造精品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只有优化了课堂教学,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这种思想认识的指导下,我们始终把打造精品化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邀请校外名师开设系列“种子课堂”,持续开展教学示范、评课选优、教学技能竞赛、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倡导、引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贯彻课改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体现课堂的民主、和谐,追求教学的启发性、研究性,处理好讲与练的结合,师与生的配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并且切实做好减负增效这篇大文章,既保证足够的课堂容量,让学生“不挨饿”,又让学生能消化、能吸收,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正是通过打造精品化的课堂教学,我们实现了“教学的革命”,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五、倡导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性格、心理、志趣、爱好、特长等等千差万别,专业发展的志向以及能够达到的高度不可能强求一律。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个性化,从不推行模式化的、流水线生产式的专业发展。

这一尊重人、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的师资发展策略,让每一个教师都在专业发展的坐标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用武之地,又让青年教师克服了专业发展的畏惧心理,不再把专业发展看得高不可攀,让广大中老年教师克服了专业发展的倦怠心理,树立了终身发展的坚定信念。这些年,我校教师在职学历提升蔚然成风,全校164位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有23人,在读教育硕士13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奥赛辅导、常规管理、选修课程规划、校本教材编写、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各种能手、专才竞相涌现,不同专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又都成了通才,从而促进了我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昭示我们,随着自身优势的不断积累和教育生态的不断改善,我们必须进一步追求高品位、精致化的现代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现代品质,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我们将遵循发展性原则,从校情出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奉行“做精做强做厚做特”的总体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吸收国内外前沿教育理论,熔炼出先进的、能够科学指导教育实践的办学理念;合理配置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全力挖掘潜在资源,强化学校的主体性建设、主体性发展;加强对外交流、融通与合作,开放发展思维,开拓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多、建高、建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学力和业务技能;进一步开发优质校本课程,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形成富有本校特点、时代特色,更适合于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着力培育高品质的育人文化,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同步发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名校浏览,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介绍,成功就已然在路上了。小编祝您马到成功!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