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河南中考 > 南阳中考 > 南阳中考试题

2013年南阳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编辑:sx_chenzf

2013-12-26

【摘要】也许同学们正迷茫于怎样复习,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带来2013年南阳中考语文试题精编,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

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理解题目含义:分表层义和深层义两个方面

格式:表层义(文章里的实际事物所指)+深层义(结合文章中心)

3、题目的作用:

格式:⑴以“……”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⑵它是全文的线索;⑶它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4、赏析句子。

格式:①运用了……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方法,②……写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③表现(抒发)了作者对……的……之情。

4、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方法:表层义(本义)+深层含义(读懂上下文)

5.某句话(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分析段意或句意)+ 结构上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题。深化中心;回味无穷。

6.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方法:主要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概括。(注意摘取原文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格式:(从……可见,)他/它具有……、……、……(性格)的人/特点。

7、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格式:(①运用了环境描写(景物描写)②渲染……的气氛;③烘托人物……性格或心情;④为下文……内容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中心。

8、读作品,谈自己的启示、感受。

方法:(1)准确把握内容、主题。(2)联系生活实际。(3)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

格式:先摆观点+自己的生活实际+今后如何去做+小结观点。

(一)县城小书店

韩浩月

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

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

③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

④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

⑤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

⑥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

⑦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11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选自《作文通讯•锦瑟》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候,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2012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2、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⑴第②段划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⑵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3、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⑦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3分)

4、二十年,书报亭变成了书店。“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3分)

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4)

(二)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X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 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 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 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12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分)

“记忆”指                                                             。

“稀奇”指                                                             。

2.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2 分)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3.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分)

4.“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5.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 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原文有改动)

1.选文中的“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请分析第⑴段划线句的作用。(4分)

3.请赏析选文第⑾段 “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2分)

4.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3分)

5.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3分)

(四)小雨

①生长在农村的我小时候喜欢玩水,尤其喜欢下雨的时候,静静的站在雨中,浑身湿透。若遇到点小雨,淋的不够畅快,就会跑去树下,摇动树木,让树叶上的水珠滴落在我的身上。此时,就会听见奶奶一声声的叫我,“大块头、大块头......”一边找到我,(小时候我头很大人也很胖)向我走来。调皮的我就会穿梭在树木间,一边跑一边摇动树木,雨水滴落在奶奶花白的头发上,看着奶奶故意躲避的样子,我就开心的笑。雨幕里,奶奶慈祥的笑容无比清晰......

②在农村只有下雨天是庄家人最难得的休息日。他们三三两两的去串门聊天,抽烟喝茶。而我总不让家里人清闲,一不留神就冲进雨里,次数多了,浑身也就湿透了,为此没少在屁股挨妈妈的打。大人们总也不理解,小时候的我怎么就那么喜欢雨,要死要活的让雨水淋个透彻。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那么喜欢水呢?在夏天整天泡在村后的小河里,也许太顽皮,也许农村的小孩都很野的缘故吧,但到现在也给不出一个最合理的解释。

③小时候总听到大人们抱怨老天有时也会下的太多,一到麦收季节,刚刚才收割完还在田里突然晚上来了一场大雨,眼睁睁目睹丰收的果实到手了,却遇到了梅雨季节,一下就没完没了,地里的麦子都长出麦芽了,内心焦急的人们充满祈求的眼神总不愿从天空移开。他们多么渴望把雨水送走,期待着睛天的到来,让辛苦大半年的农民大伯少受一点损失。幼小的我从大人们焦急、期盼的眼神里读懂了雨水太多也是一场灾祸。

④上学后,从书本里学到一句对联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慢慢领会其中道理,慢慢理解其中含义。但有些道理从没有那么简单,风雨声里体会到现在社会最变得风云漠测,在自私功利缺乏良知的今天,有时一个普通的农民提出一点合理要求为什么难予上青天呢?有时候想做一个好人为什么那么难呢?当今社会真的让我难以理解……

⑤初夏的雨哗哗的下着,我站在窗前,我贪婪的享受着泥土的芬芳,和自然界给苏南小镇特有多雨的气息。空气里有夏的韵味,但足以沁人心脾。自春季进入夏季以来,唯有昨日这场雨让我那么向往,也让我浮想联翩。雨幕里行人匆匆走过。生活的快节奏,让他们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匆匆的脚步碰撞着路面,摩擦出毫无润泽的火花,身后留下了一串干巴巴的脚印。其实,人们内心渴望的生活原本不是这样子的。我知道忙忙碌碌的人们也在渴望得到一场清灵透彻的小雨,滋润自己的心灵,让飘飘洒洒的小雨拭去蒙尘已久的心灵尘土,从而能够清明透彻地去感知身边 的一切。

⑥雨还在下,清凉,清凉的。打开音乐,任音乐伴着雨声在房间里流动,穿透所有的感情。一场小雨,会给原本闷热的天气送来一阵阵清凉,会带给大地上各种植被,充满生机。一场小雨更会带给人们清爽惬意,从容淡定。

⑦一场小雨,一份清灵。

1、根据全文,概括“我”喜欢雨并愿意被雨淋的原因。(3分)

2、结合文章内容,品析文中划线句中“贪婪”一词的表达作用。(4分)

3、请具体分析第④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4、作者对“雨”的理解,由具体到抽象,读出了“雨”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请你概括。(4分)

(五)想念一棵香椿树

①那是一棵椿树,香椿。在记忆里。想念它时,会先找到一个叫张广庙的乡镇,然后找到一个叫孙老庄子的村子,找到我家,找到我家房子外一块不大的菜地,这样,就到了,一招眼,就看到那棵香椿树了。

②香椿树很瘦,不知道它天生就是那样的体型,还是营养不良,在我们江淮间,几乎所有的香椿树都这么瘦削。日光流年,一年一年,既不见它长粗,也没见它有过“枝繁叶茂”,进而借浩荡春风疯它一回;它永远都是细长个儿,“光棍”一条,而它年岁可不小了,从我见着它时,它就在那里,单身一人,孤苦伶仃,也不笑,也不说话。

③季节轮回,又一年的春天,大地觉醒,身心躁动,觉着它作为一棵树,还是要表达一下的,是姿态,也是来显示生命应有的平等和尊贵。于是怯怯的,按着自己的想法,就从身体疼痛的骨节处萌生一些稚嫩的苗头。不几天,在那一条“光棍”上,就有一撮、一撮,或者说,一骨朵、一骨朵的叶芽,奇异地吐露和生发。浅红,鲜美,像花儿。嫩嫩的叶芽儿散发着很好闻的香味儿,像一种思想。我们知道,那叶芽儿可以吃,凉调,或者炒鸡蛋,营养丰富,是很美味的菜肴。在我们当地,成为了民间总结的传统“四大”乡土名菜之一。这“四大名菜”是:腊肉炖黄鳝,老鳖下卤罐,香椿炒鸡蛋,老母鸡汤下挂面。——听着,就流口水。

④香椿树很瘦,叶芽儿都长在树的高头和稍顶,不易采摘;又瘦,叶芽儿又单纯,让人也不忍心;而想吃,又好吃,怎么办呢?结果还是要摘。因此,不仅是我们家的这一棵,而是几乎所有乡下的香椿都在春天里,叶芽儿大都被采摘下来,成为乡村农家的美味。最是不堪,香椿只有新发的嫩叶儿可以吃,招呼不住,那些嫩芽儿不几天变“老”了,就不能吃了。换言之,那嫩芽儿一发出来,就不能幸免。我才知道,香椿树总是那么瘦削,永远都“光棍”一条的样子,原是好吃的人们对它反复无情的伤害和摧残。

⑤本来,生命最初生发的叶芽被采摘光了,这一年也就算了,到了次年,大地回春,万物蓬发,看着它所有同类、异类都欣欣向荣,于是受到鼓舞,重获生活的信心,再一次贸然发出叶芽。它觉得在人那里,它不尊贵,但作为一棵树,它要有尊严地活着。谁知人们像是对它等候着的,刚一冒尖,泛出嫩绿浅红,尚未释然属于一棵树扑棱棱献给春天的美感和喜悦,一只手就向它的高处伸过来,一杆长长的竹竿就向它的稍顶伸过来,那些叶芽——代表春天和新生,被一一扼杀。仿佛人们就不容忍它有想法,更不让它有所个人的表露和展现。

⑥就这样,年复一年,在早春,一年的开始,它就被杀死了希望,别说是树,就是人,还有什么活头!

⑦在那个叫张广庙的乡镇,那个叫孙老庄子的村子里,我长大了,到了别处工作、生活、结婚、生子,其间多次回乡,回到我老家的房子和菜地,那棵香椿树还在,还是那么瘦削,光棍一条,孤独一人,历经伤害,备受摧残,但它好像还没死心,仍旧在春天里怀有希望,年年都长出红艳如花一样好看的叶子和嫩芽,庆祝春天,也庆祝新生,庆祝重来,并让人们从它那里获取快乐和美味。

⑧它知道人比树厉害,人有美丽的思想,文明的秩序,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律条,但也有可怕的欲望和手段,一棵椿树算什么呢,再高处的叶芽对于他们都触手可及;即使“枝繁叶茂”,它们也能给你采光;一片森林,也能砍伐殆尽。这是命中注定。况且,一棵椿树,无论它怎么不能忍受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鄙视好吃的人类,可是没有人,它也不能离开,也不能搬走。搬哪儿呢?于是想,这可能就是香椿树独属的品质和品性了,不是它的叶芽鲜美特别可供食疗,而是它有比人更深的孤独,以及孤独里不为人知的痛切、无语和忍耐。

⑨说来,我家屋前屋后的树多了,以及我离开家五湖四海所见的树多了,参天壮丽,摇飏葳蕤,都展示出强大生命的风华和风貌,给人震撼,而恰恰能够长久留在我记忆里的,有一棵,就是我家菜地里的瘦削的香椿树。这是很蹊跷的。可能其它树都淹没在它们的繁闹和喧腾里了,只有香椿树以它的孤独冷峭从人世苍茫中独立出来,让你忘不掉它。

⑩香椿树只有一棵。对于我,就是我老家菜园里的那一棵。常常回忆起它的样子,它的好吃,以及年年春天对它的采食,让我既想念,又心疼。

1. 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那棵香椿树有哪些特点?(3分)

2.请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它觉得在人那里,它不尊贵,但作为一棵树,它要有尊严地活着

3.作者在第⑨段还提及了屋前屋后的许多树,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4.第③段划线句子能否删去?请分析你的理由(3分)

5..作者写故乡那棵香椿树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3分)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2013年南阳中考语文试题精编,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2013年最新南阳中考语文试题集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