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广西中考 > 来宾中考 > 来宾中考化学

2016年广西来宾中考考前模拟试题练习

编辑:

2016-01-25

9.(1分)(2014•沈阳)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  )

A. 稀盐酸 B. 酚酞试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解:A、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发生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 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

C、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D、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故选:B.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0.(1分)(2014•沈阳)下列各组物质在pH=1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 Na2SO4 KCl B. HCl K2CO3 C. CuCl2 KNO3 D. NaCl NH4Cl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pH=11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此题的隐含离子是氢氧根离子.

解答: 解:pH=11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或物质间两两反应的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A、两种物质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在溶液中可以共存,故A选项正确;

B、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氢氧根两种会结合产生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氯化铜中的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产生氨气而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11.(1分)(2014•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将110gM配置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时,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 31.6g B. 110g C. 131.6g D. 210g

考点: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t2℃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110g,t1℃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解答.

解答: 解:t2℃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110g,即在t2℃时,将110gM配置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所以降温至t1℃时,最多溶解M的质量为31.6g,所以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1.6g+100g=131.6g.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2014•沈阳)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可加入适量的(  )

A. 稀硝酸 B.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钾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 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氯化钾不能与硝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钾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硫酸钾溶液不能与硝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硝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