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州黔西南中考物理专题训练试题

编辑:

2015-12-29

三.解答题(共9小题)

12.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就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

(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儿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儿周围出现了“白气”,其中的形成“白气”是因为水蒸气 遇冷 发生 液化 而形成的.

(3)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主要是烟尘起到了 水蒸气凝结核 的作用.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

解答: 解:(1)由题中“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可见云带的形成过程主要是液化,与雾的形成过程相同;

(2)炎热的夏天气温较高,冰棍儿周围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儿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白气”;

(3)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存在大量烟尘,成为水蒸气液化的凝结核,从而使水蒸气更容易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形成雾.

故答案为:(1)液化;(2)遇冷;液化;(3)水蒸气凝结核.

点评: 此题考查了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正确的判断前后物态及知道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水蒸气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 空气湿润 和 气温在0℃以下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4)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充分常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对比实验,方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

(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设计实验要结合题意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14.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水蒸气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凝华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空气湿润 和 气温在0℃以下 .

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 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物理学方法.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4)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充分常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对比实验,方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设计实验要结合题意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15.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

(1)路上,买了两只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纸袋上结着霜,而自己的则是细小的水珠.

小明向他解释:纸袋上结的霜是 空中的水蒸气 发生 凝华 现象造成的,而水珠是发生 液化 现象的结果.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 熔化

现象,要从人体 吸收 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

(2)弟弟赤脚跑到水中,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不热.这是为什么?小明也不解释,而是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带回家和弟弟一起进行了探究.

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水和沙子,让太阳光同时照射,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实验探究中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 质量 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一般 不同 .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