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中考重点高中:第七中学

编辑:sx_haoy

2014-01-20

“2013年重庆中考重点高中:第七中学”最新发布,请同学们赶快关注由精品学习网最新搜集的详细内容: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是一所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历史名校,始建于1758年(清乾隆23年),是重庆市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原名东川书院,位于重庆市文化名区沙坪坝--重庆大学科技园区核心地段。是"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重庆市(首家)接受外籍学生定点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足球)试点学校"、"中央教科所多媒体英语实验基地"。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教职工325人,学生4000人。

简介

重庆市第七中学,简称“重庆七中”、“7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北街94号重庆七中是 校园[3]重庆市的一所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建校至今已有252年。“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巴县知县张兑和以缙云书院地近市廛,非读书之所,遂将缙云书院并入渝州书院。”(《巴县志》)这是东川书院之前见于文献的最早记录。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川东兵备道宋邦绥将渝州书院迁至炮台街洪崖坊,并更名为东川书院,定为道设,成为官办的一所重庆最著名的书院。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0年)废书院,兴学堂,东川书院改名为重庆府中学堂。后又陆续更名为重庆联合县中、重庆共立高级中学、重庆联合高级中学、四川省立重庆中学、西师附中等,历经九易校名,四迁校址[4]。

9易校名

1758年,渝州书院[5]

1903年,东川书院

1914年,重庆府中学堂,今市政协礼堂

1933年,联合中学

1935年,共立中学

1940年,直属联中

1951年,重庆中学

1952年,西师附中

1997年,重庆第七中学

4迁校址

1、市区洪崖坊,今市政府所在地

2、骆家花园,今市教科院

3、长寿河街帝王宫

4、沙坪坝高家花园,今校址。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先驱杨沧白、张培爵等在校任职时发动1911年重庆起义,学校是同盟会重庆支部所在地、重庆起义的地下指挥所。时人称学校“是革命胚胎之地,系原元气所存”。

“五四”运动中,学校师生率先发表宣言、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萧楚女等来校讲学任教。学校所办《友声》、《渝江评论》等刊物在重庆地区影响很大。

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邹韬奋等来校作报告,周恩来还给学生题词,勉励努力学习,担负起抗日救亡重任。

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师生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开展争生存、反迫害斗争,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为迎接重庆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校友胡作霖、白深富、韦延鸿等烈士殉难于渣滓洞。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师生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争创中华名校,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定位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学校办成“教育思想理论有建树;学校办学有特色;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有成就;学生成才模式有新路”的现代化名校。

新世纪的七中,正大踏步走在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前列,形成"独霸西南、享誉全国的足球水平"、"一流领先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独具一格的国际教育交流局面"的发展特色,形成了"让学生成才, 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校友扬眉"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享誉全市、流播全国的目标。目前,学校正全力以赴争创"全国千所示范校",为"名校战略"画上圆满句号,也为沙坪坝区争创"长江上游科教文化名区"奠定坚实基础。

理念

“学生至上,育人为本,为未来育人,育未来有用的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健全人格,强壮体魄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四校育人",长期举办"少年团校"、"高中生党校"、"学生干部学校"和家长学校,形成育人网络;针对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实际,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同时,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开展了"自立其志,自力其行,自律其魂"的"三自"教育活动,率先试行"学生全员管理校园责任制",并在全市首次推行"学生班主任实验班",从而培养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学生干部,学生的素质在自律中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名校、名师、名生工程,升学率不断提高,2000年高考上线率达97%,今年高考又在重点本科上线率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特色

“一流领先的现代信息技术” 、“广泛而又突出的外语教学水平”、“独步西南,享誉全国的足球运动水平” 、 “独具一格的国际教育交流局面”。

学校一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德育工作在“以人为本,为未来人才的健全人格奠基”德育理念引领下,推行“德育工作课题化,课题德育常态化”的德育工作模式,探索“美德.厚德”的双德教育,促使德育工作更有“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德育工作课题化,课题德育常态化”即以德育科研为先导,进一步完善学校育人模式,进一步拓展学生成才途径。

七中足球最为著名,世纪初就誉满山城。1921年在陈景福老师的带领下,曾一举击败当时趾高气扬的英国水兵,为中国人长了志气。

新中国建立以后,该校足球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文革中也未间断过。1954年该校足球场落成,并不断增加新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体育活动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五十年代初从组织第一支足球队开始就经过刻苦训练,一直到六十年代,该校一直是重庆市中学生三好杯足球赛的冠军得主,其地位从未动摇过。在这段时间有121名运动员先后输送到省市业余体校,有17名运动员先后输送到国家二队、国家青年队、省市等优秀队伍。

自1978年起,足球成绩更是初见成效,先调学生张达明、徐光福、何建生等到重庆足球队,后又调张达明、徐光福到国家青年队。1979年获市三好杯足球赛冠军,参加全国三好杯赛,获四川赛区第五名。1980年学校足球训练获市特别奖,被授予重庆市足球传统学校。1981年参加市希望杯足球赛获冠军。同年,国家体委负责同志荣高棠先生到该校视察,对如此丰硕的成果高度赞扬,省体委主任李培根还赋诗一首,盛赞七中体育事业:教育方针全面抓,田径足球成绩佳,为国育才真光荣,自力更生实可嘉。

1987年学校专门设立体卫处,对体育有了更为具体而明确的管理机构和办法。该年,国家教委、体委确定重庆七中为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试点学校。1988年,又获省中学生足球赛第一名,希望杯高水平足球第一名,并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

九十年代新建了草坪足球场,各项成绩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新台阶。是我市唯一的一所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命名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足球)试点学校,曾先后六次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同时,向重大、川大、西师、成体等高校输送了数十名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1998年,该校制定了新的举措:以重庆东川塑料制品厂为后盾,在重庆七中原有师资队伍及设施设备基础上,与重庆大学、沙区足协联合组建重庆七中东川足球学校,形成培养高素质足球人才的一条龙办学体系。99年扩大足球招生名额,除按国家规定执行初、高中各三年学制及开齐文考课程外,另加足球专项课程。1999年,该校又与重庆红岩俱乐部联合组建了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

二十世纪,获全国少年足球比赛第二名;2001-2002金杯海狮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第七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第二名;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对该校足球生的录入等等,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为七中争创中华名校注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校友

校友 原重庆市委书记校友廖伯康,原云南省长徐荣凯,两院院士陈荣悌、郑健超、扬士中,美国华人心理学家邓明昱,等。

学监、教师、革命先烈邹容、扬沧白、肖楚女等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同学们编辑的关于“2013年重庆中考重点高中:第七中学”的相关内容,祝同学们来年中考顺利,取得理想成绩!

其他同学还在看:

重庆市2013年中考英语试题A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A卷

2013年重庆中考物理试卷B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