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重庆中考 > 重庆中考物理

2014中考物理压强问题知识点整理

编辑:

2014-03-07

此题是由物理教材课后习题改编而来,尽管如此但本题在当年的得分率却很低。

很多同学看到此题之后首先考虑利用p=gh这一公式直接计算舒张压的数值,虽然利用这一公式计算舒张压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水银=13.6×103kg/m3对于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个未知数值,另外如果精确计算g应取9.8N/kg,还需要对水银柱高度80mm进行换算,可谓困难重重。最后就算以上三个数值全部正确获得,仍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乘法运算来完成本题。即使题目做完也不能保证正确,且会在计算上浪费大量时间。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原理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就可以利用比例关系迅速而简单地解决此题。

解题过程:

■=■=■=■=■

p舒张压=p0×■=1.01×105×■≈10632pa

这样一来一道复杂的计算题就变成了一道简单计算题,不但节约时间,而且准确率也大为提高。这道题告诉我们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有时会决定解题方法,而解题方法的不同则会影响考试成绩。深刻认识和理解物理学中的公式、定理、实验应该是物理学习中的重点。

三、《固体压强》的中考考点及解题技巧

中考当中对《固体压强》的考察主要是利用压强公式p=■和固体压强特殊公式p=gh进行计算。多以多选的形式出现,属于中等难度试题。此类习题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方法。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优先选择最合适的公式则可以达到简化计算,提高效率的目的。

【2011年 多选12】 【3分】

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A: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

A 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 = 2:3 B 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 = 3:4

C 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 = 2:3 D 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 = 1:3

解题过程:答案是(AD)

利用公式P=gh,因为A:B=1:2,pA:pB=1:3,可以得出hA:hB = 2:3;利用公式p=■=■=■,根据粗细相同(SA=SB)这一隐含条件,可以得出mA:mB = 1:3。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