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北京中考 > 重点高中 > 宣武区 > 十四中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学校简史

编辑:sx_zhaosj

2014-01-21

【摘要】中考是决定同学们是否能进入理想的高中院校的重要考试,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学校简史,供大家复习参考!

百年老校,历尽沧桑 探索创新 救国图强

我们从畿辅学堂走来,带着反帝反封建的神韵;

我们从燕冀中学走来,带着一二九的征尘;

我们从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走来,肩负着共和共赋予的历史重任。

一、兴办新学,探索救国之路——畿辅学堂的诞生(1906——1928)>

满清末造,风雨飘摇,为救国于危难,“兴办新学”的思想,应运而生。1903年(农历癸卯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集中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奏定学堂章程》(后称“癸卯学制”)。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大批在学习西方技术基础上设置课程的新学堂。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前身畿辅学堂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春,由李士珍主持直隶旅京官绅集资在宣外大街64号院内创办了北京公立畿辅学堂,同年在京师督学局立案,经费由直隶省提供。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畿辅中学校,由于大多满清官员因辛亥革命返回原籍,学校也从原来的公立变为私立。在此期间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在《癸卯学制》的基础上形成,充分体现了“西学中用”的思想。在此期间虽然国运衰落,但畿辅中学顽强生存,作为老北京最早出现的私立学校之一,畿辅中学更成为传播新思想,培养成为爱国志士的摇篮。一批学子从这里开始了自己革命的生涯和壮丽的人生。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畿辅学子便和是四中、汇文、四存等学校紧跟北大学生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游行。(“北大精神与四中百年”中记载)。这一时期我国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北派书画艺术的领袖人物、爱国民主人士郭风惠曾任教育此。现代中国伊斯兰教史学家金吉堂,马克先也毕业于这一时期。

二、传播新知,迎接曙光——燕冀中学的历程(1928——1949)

辛亥革命后,由清代最后一位状元、进步绅士刘春霖①号召数名河北籍知名人士,对原畿辅中学进行了改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北平不再是京都,畿辅中学也由原来的公立彻底变为私立1928年更名为燕冀中学②,成为河北籍同乡在京子女们学习的学校。这所中学分男、女两校,男校在外城广安门大街,女校在内城西什库后库。刘春霖为建校捐款赠书,并任“燕冀中学”董事会董事。1935年燕冀中学迁入畿辅先哲祠,也许是秉承了伯夷、叔齐等燕冀先哲的灵气,学校吸引了大批仁人志士,成为当时爱国图强,为世人称道的北京著名中学。

从1928年到1949年,中国社会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燕冀中学的发展也一直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燕冀中学的师生怀着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救国存亡的历史洪流之中。1935年燕冀师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时任校董的张申府先生,更是发起成立“北平救国联合会”, 并成为爱国学生运动的发起者与领导人之一。燕冀中学的另一位校董李锡九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民族解放事业中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学者黄寿祺也曾在燕冀中学任教。在此时期燕冀中学一批批学子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共和国的建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著名的有:冯树立烈士、冯玺玉烈士等。

三、老校新生,探索创新——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诞生和发展(194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共国诞生,历经战乱濒临倒闭的燕冀中学也看到了复苏的曙光。从1950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开始取缔、改造私立学校。1951年11月市教育局长孙国梁、侯俊岩来到燕冀中学宣布市政府接管决定,将燕冀女校、育华中学男生部、嵩云中学并入燕冀中学命名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址定在北京市宣武区下斜街四十号的燕冀中学原校址(畿辅先哲祠旧址)。消息传来,师生欣喜若狂,校园内一片欢腾。

新成立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就这样饱含着历史的印迹,踏上了她探索发展的新征程。为了解决学校成立之初师资不足,经费短缺的问题,十四中人在老校长黄诚一、温士一等的带领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一方面动员优秀毕业生留校、采用二部制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全体师生自己动手建设校园。1954年学校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1955年首届高中生参加全国高考取得了总成绩全市第十四名,语文单科成绩第七名的优异成绩;1956年学校创建校办厂,为学生的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创造了条件;1957年为改变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进行了整风运动,将学校的纪律作风建设大大提高。温士一校长的整风经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在全市中学纪律作风培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0年陆禾老师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沈延堃老师因班主任工作被评为先进个人。一批学生在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向抗美援朝英雄学习,向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学习到系统的学习党的知识,接受党的理论逐步将自己的理想与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最终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十四中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在北京市形成了良好的声誉。

在十年动乱中,十四中人也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广大教职工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了,随后的两年中随着国家各项工作的复苏,学校的各项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1978年,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被首批评为宣武区重点中学,教育教学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从1978——1998年的二十年中,虽然学校领导更迭较多,但十四中人始终铭记“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扎扎实实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形成了“育人为本,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思路。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学校特别在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以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生的教育。加大队伍建设投资和力度、引进优秀教师、制定师徒挂钩制度、成立专家组、教科研室、建立后备干部制度、强化干部的“三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开展学生行为常规评比、开展”五校“教育(穿校服,戴校徽,呼校训,唱校歌、知校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出台,得以贯彻。逐步形成了: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朴实的校风。一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居于宣武区前列,社会声誉逐步提高。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学校简史,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园文化

标签:十四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