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中学经典历史

编辑:sx_yangk

2014-01-24

全国各地的中考政策都各有千秋,每年都在不断做着调整。下面是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宁国中学经典历史,建议各位考生随时关注精品学习网。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攻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燃及皖南,大量难民流入本县。1939年秋,本县绅士贤达发起创办宁国初级中学、解决难童及本县青少年就学问题的倡议,得到县国民政府的支持。县长胡筱溪任办校筹备会主任兼校长。1940年,宁国旱情严重,办校筹备委员会克服种种困难,筹募建校资金旧币1.5万元,择城西凤形山原奉圣寺旧址修建校舍,校名为“宁国县立初级中学”。年底建成平房21间,修缮奉圣寺旧房约30间,初步解决了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室等用房问题。

1941年初,方文冕任校长。暑期,方文浩任校长。9月,学校首次招收学生6个班,其中初一3个班、初二2个班、初三1个班,共计322人。实行公费制,免收学费和食宿费。初一本县学生居多,初二、初三学生大部分来自宣城、广德等沦陷区和邻县旌德,还有驻军的子女。教职工20人,大部分来自外地。至此,作为大后方的前线和前线的大后方,宁国县几乎同时创办了3所中学,另两所为宁属六县(宣、郎、广、泾、旌、宁)联立中学和宁国私立徽光中学(校址均在宁墩),填补了宁国县中学教育的空白。10月,学生持教师自编油印讲义上课。鉴于当时形势,学校确定以“智、仁、勇”为校训。由于日机多次轰炸宁国城区,师生经常转移至树林竹园上课。本年,县民众教育馆毁于日机轰炸,其残存书籍移交学校。

1942年春,学校附设简易师范科,招收具有初中学历的学生1个班40人。下半年,学校成立“宁国县立初级中学白云剧团”,在校内外演出丁玲编剧的大型多幕抗日话剧《麒麟寨》,极大地激发了宁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年底,校刊《宁钟旬刊》创刊。冬,因宁属六县联立中学迁址旌德,部分学生转入本校就读。本年师生动手开辟5000平米操场,设篮球架、单双杠等体育设施,增加了早操和课外活动课,实行兵式操练。1943年秋,简易师范科改为四年制,收小学毕业生1个班48人。学校发展到8个班,学生367人,教职工增至25人,为建国前在校师生数最多的一年。10月,因入侵宣、郎、广地区的日寇蠢动西向,宁国形势吃紧,学校分地分批向山区集体疏散,局势稍定之后,于11月18日返校。在此期间,宁国县“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为国民党青年组织)分部乘学生疏散之际,推出鼓动学生入伍国民党“青年军”的计划,受到学校师生的抵制而流产。本年,狮桥乡绅士胡松亭向学校捐资旧币1万元。学校还组织师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荒10亩,种植蔬菜,饲养猪羊。1944年2月,杨兆庆接任校长。3月19—25日,学校开展“国语运动周”活动,举办了国语演讲、国语朗诵比赛和注音识字宣传。8月,学校初一始业的41级初三毕业班58人毕业。教员赠联:“凤形山上不见凤,惟见劳燕双双分飞南北;鸭绿江中何见鸭,但有敌舰艘艘航驶东西”激励学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本年,学校体育代表队35人参加了皖南区首届运动会。

1945年2月,因私立徽光中学停办,部分学生转入本校就读。5月,邑民李盛芬、吴成华、汪森宾向学校捐赠水田90亩,每年可收租谷140担。11月,学生多次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抗议校方贪污办学经费和学生粮食,与校方发生了冲突。校方不仅不接受学生的合理要求,反而认为学生是故意捣乱,怀疑在学生中影响较大的学生会主席、初三甲班班长张新民被新四军“赤化”,加上张新民拒绝写《劝中共悬崖勒马》的壁报文章,与县党部派来的公民课教师赵飞瀚和训导主任贾岐山发生矛盾,经校方策划,由校长杨兆庆通知张新民被开除出校。消息传出后,学生义愤填膺,强烈抗议。校方看众怒难犯,先以妥协为假象,暗中勾结县党部。县长刘烈令县兵团中队长宋健带兵包围学校,随意开枪射击,武力逮捕学生7名。事态扩大,社会反映强烈,县政府遭到舆论谴责。迫于社会压力,被关押的学生4天后放出,但余波未平,校方竟然将张新民等11位学生开除。这就是解放前宁国县立初级中学校史上有名的“冬月学潮”。本年,师范科停止招生。学校教职员以“自行劳动”为原则,再次进行农业耕作,农具由学生自备,田地由学校租借和利用公地,收入用于改善师生膳食。

1946年1月,凤鸣岗任校长。6月,学校连同县教育界抗议县政府压发1年公粮和教育经费,获省政府支持,县长、财政科长、教育科长等人被处分或撤职。9月,胡荣庭任校长。是月,简易师范科与学校分开,单设宁国县简易师范学校。1947年初,本校与城关其他学校教师及社会名流成立宁阳学艺社,开展时政讨论和教育学术研究,开宁国校际教研之先河。5月,学校和简师17名学生组成宁国县体育代表队赴屯溪参加皖南区运动会。是月,“三青团”宁国县分团部在学校建立基层组织2个。9月,胡守淦任校长。学校各类校舍增至68间,各类教学设备增至721件,但因原沦陷区学童及驻军子女相继毕业或回迁,学生减至198人,教职员减至19人,为建国前在校师生数最少的一年。1948年9月,县立简易师范47级学生42人并入本校,改名为“宁国县立初级中学师范班”。11月3日至5日,学校举行首届秋季运动会,设田径及球类比赛项目10项,参赛运动员250人,为建国前宁国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本年,因简师的并入,在校生增至300余人。

从1939年着手建校至1949年4月宁国解放,学校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在因旱灾造成的饥荒的日子里,在日寇频繁空袭的轰炸声中,山城军民勒紧腰带,以不屈服列强的决心,创办了本县首所全日制普通中学,使本县和沦陷区学童得以入学。可是,抗战胜利不久,内战爆发,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学校办学日趋艰难。尽管如此,经过教职员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规模仍保持在300人左右,并培养了638名初中毕业生,另有195名学生曾先后在校就读。第一代学校教育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为学校所做出的拓荒意义的业绩,应永载宁国教育史册。

宁国中学经典历史由精品学习网独家发布,敬请同学们关注!

标签:宁国中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