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概念意义

2012-06-01 14:40:35 字体放大:  

一、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

“教育”,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经历中体味到教育的意义。的确,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从一个不谙世事、一无所知的乳婴,到渐懂人事、初步适应社会生活,以至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的结果。教育使我们能够长大成人!离开了教育,我们只能长大,而不能成人,这也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然而,究竟什么是教育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要回答却并不容易。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是必须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

对教育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我们先来考察广义的教育。

一个孩子,从他出生的第一天起,其弱小的生命就开始受到周围成人的呵护、关照和期待。在家里,父母精心哺育、言传身教;在社会上,各种环境设施、大众媒介、人际关系对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学校里,教师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向其施加强大的教育影响,以将其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难看到,家庭的养育寄托着父母的希望,周围文化的熏陶渗透着社会的要求,学校的培养更是承负着国家的使命。这种带着希望、要求、使命而进行的实践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是使人朝着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活动。这就是教育。由此可以说,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把本是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一员的工作。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义的教育。

与广义的教育相对的是狭义的教育,即仅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学校教育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则较零散、不系统、不规范,因此其效果有很大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由于学校教育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另外,还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不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教育,都是有目的的,都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无目的的、超政治的教育是没有的。我国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二是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正因为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理解了教育这一概念后,再来看看何谓幼儿教育。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两点,一是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二是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

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二、什么是教育学、什么是幼儿教育学

如前所述,教育是一种纷繁复杂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但是,怎么保证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呢?显然,必须掌握这一复杂活动的规律,教育学正是这样一门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

由于教育的复杂性,教育学出现了许多分支,分别研究教育的不同方面。如根据研究的年龄段不同,有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研究初等、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等;根据研究的范围不同,有学校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等;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又分为教育原理类、教育管理类、教学法类、教育史类等等。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总称。不难看出,作为学前教育学的一部分,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三、幼儿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奠定的。你们对五岁前儿童所做的一切,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而以后是继续教育人、造就人的过程。

——马卡连柯

人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成为有健康的身体、发达的智能、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等良好素质的社会成员,这个变化的实现主要靠的是各个阶段的教育,其中幼儿教育的奠基作用是至关重要的。@JL教ffM巨大意义不仅表现在个体的发展上,由于在个体发展的同时,由个体组成的社会必然受益,因此幼儿教育也必然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幼儿的身体正在迅速发育,幼儿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力量,并在不断活动中显现这种力量。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身体还极不成熟,动作发展还不协调,自我保护能力还很差,因此易受疾病、事故的伤害。幼儿教育根据幼儿生长发育◇幼儿教育学基础·的特点,着眼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其身心愉快的环境,在培育幼儿良好性格的同时,合理地安排营养保健和一日生活,科学地组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等,帮助幼儿增强体质,健康地成长,为将来成为体魄健壮的社会成员打下基础。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对上千名儿童追踪观察到成年,他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智力发展假设:如果17岁时达到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的话,则4岁时已达50%,8岁时达80%,剩下的20%则是8岁~17岁中的8年里获得的。可见,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不少研究还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迟教育的话,则效果将大打折扣。幼儿教育的这一功能是人生其它任何阶段的教育都无法取代的。正因为此,全世界的人才竞争都把目光投向幼儿教育,投向这个能使大脑的巨大智能潜力在人生早期就得到发掘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幼儿教育的成败是与我国人El的质量、与民族的兴旺息息相关的。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常常会在一生中留下印记。不少有心理、行为问题的成人,其原因常常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代。如在冷漠、甚至虐待中长大的儿童,往往有强烈的自卑感,性格孤僻,或者性格暴躁,富于攻击性;被溺爱的儿童,往往自我中心强烈,自私,不爱劳动等。而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许多好习惯,如爱清洁、懂礼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等,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幼儿教育被视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天性爱美。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譬如他们喜欢明丽的色彩、和谐的节奏,喜欢听故事,喜欢画画、做泥工、唱歌跳舞等。从这一特点出发,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这些话可以说是对幼儿美育重要性的最好注释。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对幼儿来说,近则为其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作好准备,远则为其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对社会、对国家来说,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实现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为培育千百万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铺设最初的基石。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就在完成这一奠基性的伟大使命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