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知识点考点

2012-02-14 10:07:07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34、截水沟设置的位置:(1)无弃土堆,截水沟边缘离开挖路基坡顶的距离:一般土质至少离开5米,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米。(2)有弃土堆,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脚1-5米。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10米。(3)山坡上路堤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米。

35、拦水缘石的作用:为避免高路堤边坡被路面水冲毁。

1、隧道的分类:岩石隧道、软土隧道。

2、隧道组成:(1)主体建筑物:洞身衬砌和洞门,(2)附属建筑物:通风、照明、防排水、安全设备。

3、洞身衬砌的作用:承受围岩压力、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防止围岩风化、崩塌和洞内的防水、防潮。

4、洞门的主要作用:防止洞口坍方落石、保持仰坡和边坡的稳定。

5、围岩分类的三个指标:(1)坑道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3)地下水的影响。分类中采用了"遇水降级"的经验处理方法,即视围岩性质、地下水性质及大小、流通条件、浸润情况等考虑,将围岩类别适当降|建设工程教育网|级,一般情况按降1级考虑。对于Ⅵ类及Ⅴ类围岩,因水的影响小,一般情况下可不作降级处理。

6、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1)盾构法(2)新奥法(3)矿山法。盾构的基本构造:通常由盾构壳体、推进系统、拼装系统、出土系统等四大部分组成。

7、新奥法的施工顺序:(1)当开挖面稳定时:开挖→柔性衬砌→施工量测(位移、应力等量测)→防水层→第二次衬砌;(2)当开挖面不稳定时,开挖弧形导抗→每一次柔性衬砌(拱)→开挖核心及侧壁→第一次柔性衬砌(边墙)→开挖仰拱部分并修筑仰拱→施工量测(位移、应力等量测)→防水层→第二次衬砌。

8、在围岩稳定、完整、开挖后不需要有临时支护,施工有大型机具设备的情况下,可采用全断面开挖法;1、水泥稳定类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石灰稳定类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也可以作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但水泥和石灰稳定细粒土不能作为高级路面的基层。

2、基层对水泥的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做结合料,宜选用终凝时间长的水泥。

3、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常用指标:(1)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2)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非冰冻区25℃,冰冻区20℃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

4、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作用:(1)面层:承受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影响,具有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作用。(2)基层:起主要承重作用。(3)底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4)垫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5)透层: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6)粘层:为加强路面沥青|建设工程教育网|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砼之间的粘结。(7)封层: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浸入面层或基层;

5、符合下列情况,应浇洒粘层沥青:(1)双层或三层热拌热铺沥青混和料路面在铺筑上层前,其下面的沥青层已被污染。(2)旧沥青路面上加铺沥青层。(3)水泥砼路面上铺筑沥青面层。(4)与新铺沥青混和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

6、水泥砼路面的缺点:(1)有接缝,(2)开放交通较迟,(3)修复困难。

7、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和料SMA: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空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料中,所形成的沥青混和料。

8、SMA混和料的拌和:(1)必须在沥青拌和场拌和,(2)沥青混和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和料拌和均匀、纤维掺加剂均匀分布在混和料中,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

9、SMA拌和、摊铺和碾压温度均较常规路面施工温度要求高。

10、SMA路面的碾压要求:宜采用钢轮压路机,压路机应"紧跟慢压",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宜用高频率低振幅。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

11、防止SMA路面离析的措施:(1)堆料采用小料堆,(2)严格控制、减少填料的含量,(3)确保足够的拌和时间,(4)混和料的运输,入料应分三个位置往车中装料,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和料整体卸落,(5)摊铺,不要完全用受料|建设工程教育网|斗中的混和料,留少量部分混和料在受料斗内,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和料。

12、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常温沥青混和料路面,以及透层、粘层与封层。

13、道路用煤沥青:适用于透层、粘层,也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的公路铺筑沥青面层,但热拌沥青混和料路面的表面层不宜采用煤沥青。

14、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矿渣等;

15、各类沥青面层粗集料的要求:(1)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用于道路沥青面层的碎石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2)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3)筛选砾石仅使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沥青表面处治或拌和法施工的沥青表面层的下面层,不得用于贯入式路面及拌和法施工的沥青面层的中、上面层。

16、各类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

17、各类沥青面层中填料的要求:(1)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2)粉煤灰作填料时,烧失量应小于12%,塑性指数应小于4%,用量不宜超过填料总量的50%。

18、水泥砼路面中水泥的要求:低温天气施工或有快通要求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此外宜采用普通水泥。

19、水泥砼路面中水的要求就是符合饮用水标准。

1、净跨径:(1)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2)拱式桥是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水平距离。

2、总跨径:是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它反映了桥下宣泄洪水的能力。

3、计算跨径:(1)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2)拱桥为拱轴线两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4、桥梁全长:简称桥长,是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原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

5、净矢高:是从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两拱脚截面下缘最低点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6、桥梁的基本体系:梁式(拉)、拱式(压)、悬吊式(弯)。

7、各种体系桥梁的受力情况:(1)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2)拱式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桥墩和桥台将承受水平推力将显著抵消荷载所引起在拱圈内的弯矩作用。(3)悬吊式桥具有水平反力(拉力)的结构。

8、桩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沉桩、钻孔桩、挖孔桩。

9、钻孔灌注桩适用于黏性土、砂土、砾卵石、碎石、岩石等各类土层。

10、各类下部结构的适用条件:(1)梁桥和拱桥上常用的重力式桥台为U型桥台,它适用于填土高度在8~10m以下或跨度稍大的桥梁。(2)埋置式桥台,桥台所受的土压力小,其适用范围是:桥孔跨径8-20m,填土高度3-5m.当填土高度大于5m时采用框架式埋置式桥台。(3)带三角杆件的单向推力墩,只在桥下太高的旱地上采用。
 

<--一级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