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原创专栏

期末备战古诗!小学五年级过分水岭知识点

来源:51EDU精品学习网

2017-12-19

《过分水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抒写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由此产生的感受。本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过分水岭知识点,详情如下。

期末备战古诗!小学五年级过分水岭知识点

**【原文】**

过分水岭(唐代: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注释】**

⑴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

⑵岭头:山头。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

⑶潺湲(chán yuá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译文】**

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赏析】**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温庭筠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练习题】**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答:“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

答: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学完过分水岭知识点之后,我们可以学习到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却又颇富情趣,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显得格外有情致。

标签:小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