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原创专栏

人教版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诗歌鉴赏

来源:51EDU精品学习网

2017-11-27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众多香味浓郁,但过了季节,便很难再看到了。但是我们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作品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

人教版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诗歌鉴赏

>>>作品原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ɡ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ɡ)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w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àn),齐彭殇(shānɡ)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重点字词:

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修禊(xì):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

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

流觞曲水:用漆制造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让它飘着。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喝酒。这是古人的劝酒方式。

骋:尽情施展,不受约束。

俯仰一世:一生度过的很快。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

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写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语言。

放浪形骸之外:指放纵不羁的行为,身心不受世俗的拘束。

趣舍:同“取舍”

老之将至:出自《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面写上字,分开两部分,一人一半,作为凭证。

一死生:把生死看作一回事。

齐彭殇:把长命的和短命的一视同仁。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

>>>原文翻译:

永和九年,当时是癸丑之年,三月上旬的时候,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集合,为了祈福。大批的有才之人都汇聚在这里,不管年龄大小的人都聚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森林,笔直挺拔的竹子。又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围绕在了亭子的四周,我们把用溪水流觞,排排坐在曲水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但喝酒作诗也足够来形容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日历,抬头看到宇宙的浩大,低头看到大地上生长的万物,用来开阔视野,抒发情怀,已经足够比拟视听盛宴,真的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就过完一辈子了。有的人在室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有的人拿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便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有一天也会老去。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厌倦的时候,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便产生了感慨。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物,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发感慨的原因,理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的相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感叹,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胡说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真的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宴会的人,记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便是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思想和原因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作者介绍: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祖籍山东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

>>>写作背景: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80年灭吴,西晋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316年被灭。317年,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就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王羲之召集了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做禊事。经过演变,到了两晋时期,就变成了一些文人雅士聚会的方式。

就在这个聚会上,各个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一个一个抄录下来成为《兰亭诗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聚会,便有了传世之作《兰亭集序》。

然而,《兰亭诗集》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及影响,反倒是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书法不但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品读鉴赏:

赏析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这些都看出作者的快乐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文章开篇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接着以简净雅洁的文字点染了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又描写了暮春三月融和的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作者与贤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也应该算得上人生的一种极致了,所以“信可乐也”。

赏析第二自然段: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作者先是感慨人生的短暂,接着列举或“”或“”两种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都会有“情随事迁”的感慨。因为一方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方面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之长短之存灭,全然取决于自然的造化,以及最终的殊途同归。所以在这个古今共同面临生命的无奈面前,作者自然会不由感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一段文字情调明显低沉。

真正令王羲之感到痛的并不是生命与时光的易逝,也不是死亡的来临,而是人们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中虚掷了光阴,蹉跎了岁月,选错了人生的方向。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比如在大麻的烟雾缭绕中迷失方向的某些明星们。他们沉醉于一时的快乐与满足,最终功业无成。所以这一段的“痛”是为虚度人生之痛。

赏析第三自然段:描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到了第三段,作者的感情由“痛”转为“悲”。文章虽已“”字做结,但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是对短暂生命的珍惜与热爱。王羲之虽然没有在文中直接给我们点出来这一点,但他究竟有没有积极地对抗这种生命的虚无?

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这种悲叹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而王羲之以他文采和书法上的卓越成就向我们证明了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方式,那就是?珍惜生命,抓住我们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正因为他珍惜生,所以他才直面死。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虚诞(dàn) 癸(kuí)丑 趣舍万殊(shú) 峻岭(jùn)

B.齐彭殇(shānɡ) 会稽(jī) 形骸(hái) 晤面(wù)

C.嗟悼(dǎo) 修禊(xì) 骋(chěnɡ)怀 符契(qì)

D.嗟叹(jiē) 流觞(shānɡ)激湍(tuān) 曲水(qǔ)

解析:A项癸:ɡuǐ,殊:shū;C项悼:dào;D项曲:qū。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咸集(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感慨系之(附着) 喻之于怀(比喻)

B.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 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

C.茂林修竹(修整) 人之相与(交好) 修短随化(变化) 其致一也(情趣)

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 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解析:A.喻:明白;C.修:高高的,化:指自然;D.向:过去,从前。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  )

A.信可乐也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D.愿陛下亲之信之

解析:A项“实在”;B项“使者,指媒人”;C项“信物,凭据”;D项“信任”。

答案:C

4.对“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能不待次而举(等次)

B.陈胜吴广皆次而行(按次序)

C.列座其次(旁边)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次要的住所)

解析:D项应是行军途中的驻地。

答案:D

5.对“临”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时)

C.居高临下(从高处往低处看)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解析:B项“临”意为“对着”,也可引申为“阅读”。

答案:D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参考答案:

5.D 盛:热闹;6.C;7.(1) 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2)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结语:《兰亭集序》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大家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呢?

标签:高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