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原创专栏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诗歌鉴赏

来源:51EDU精品学习网

2017-11-25

毛泽东的诗词大家学过不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语文沁园春长沙诗歌鉴赏,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所以要通过分析它的原文、译文、表现能力,不一定是很全面的,但概括的一定都是重点哦!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诗歌鉴赏

不管是什么知识点,首先要学到的就是原文,原文是认识赏析的灵魂: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参考下面的解释哦!

>>原文阅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qi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译文参考

一个秋高气爽的深秋里,一个人站在橘子洲,看着湘江碧水向北流去;

山峰上全部被染成了红色,树林像是被染过的一样,红红的,江水是清澈透明的,上面一艘艘大船急着向前涌进;

碧蓝的天空有只鹰在天空中飞翔,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自在的游荡,世间万物都在过着舒适安静的生活;

我看着这安静的生活环境,难免会产生一种种思绪,这苍茫大地上,谁是老大呢?

想一想曾经,我和我的同学,一起来这里游玩。谈天说地,商讨国家大事,那段岁月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

同学们正值年少无知,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谈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扬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谁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在可以激起浪花的大海上一起游泳呢?

>>重点字词解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事物的领头人。

沉浮:比喻事物盛衰、万物的生长。

风华正茂:比喻风流倜傥、充满干劲的样子。

(qiú):强劲有力。

(è):阻止。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山势险峻,比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对事物充满了惆怅的样子。

激扬:激浊扬清。

击水:这里指游泳。

浅底:清澈透明的水底。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毛泽东从1921年夏天起,就积极献身于建党和各种革命群众运动。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写《沁园春.长沙》时的毛泽东时年33岁,正如文中所说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而现在的他,站在橘子洲头,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赏析【摘取考试常考内容】

【1】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联想,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这大自然的万物,是多么的有意境啊!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由远望转为俯视,选择了江水和航船两个意象,舵”用数词,百,用动词“争”。

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3】追求向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一个:“记”字,词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流击水图”,手法极为夸张,壮志豪情万丈,一代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横空出世:他们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有胆识、有志气,“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就是主宰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同学少年”。

>>课后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què)  空白(kōnɡ)      僧侣(lǚ)     沁人心脾(qìn)

B.逶迤(wēi yí)  气魄(pò)        尽管(jìn)     稠人广众(chóu)

C.重阳(chónɡ)  碣石(jié)        中伤(zhònɡ)  浪遏飞舟(è)

D.遒劲(qiú)    峥嵘(zhēnɡrónɡ)  看护(kàn)    百舸争流(kě)

答案:C[A项“空”读kònɡ;B项“尽”读jǐn。C“舸”读ɡě;D项“看”音kān]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对拼音的学习是否掌握的很到位。

2.文本阅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这首词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起了描写秋色之深的作用?

答案:上阕写暮秋景色,“红遍”和“尽染”两个词中的“遍”和“尽”字,突出了秋色之深。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中选用的意象的理解。解答时要紧扣“秋色之深”,从上阕写景的语句中筛选出描写景物“程度”的副词。

B;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意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击”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在天空翱翔的样子,给人以力量感;“翔”字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眼”的分析。所谓诗眼,即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这个字一般是动词。这里虽然是词句,在这两句中“击”和“翔”也起着诗眼的作用。

3.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 ,这里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与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不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答案:B 。

解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与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不同。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 “折腰”,用的是本义,意思是低头弯腰。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用的是引申义,是折服、倾倒的意思。

结语:学习到本文的重点字词,相信大家对长沙秋景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对作者充满革命斗争的生活年代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领路人,要时刻充满干劲!!!

标签:高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