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原创专栏

商务星球版初二地理上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知识点

来源:51edu精品学习网

2017-11-24

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下面是精品学习网整理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

总结: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的稀缺,让我们更注重对于区域的规划

1.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工作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2.区域规划要对整个规划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布局问题作出战略决策,把同区域开发与整治有关的各项重大建设落实到具体地域,进行各部门综合协调的总体布局,为编制中长期部门规划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课后练习

1.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资源。

解析: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可再生

2.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和()等。

解析: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即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即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即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3.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特点是(  )

A.总量多,人均少      B.总量少,人均也少

C.总量多,人均也多      D.总量少,人均多

解析: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特点是:总量多,但人均少。

答案:A

4.目前土地资源丧失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气候变暖   C.种植树木   D.过度放牧

解析:土地遭受水蚀、风蚀、水土流失、沙漠侵吞、次生盐碱化和建筑用地不断扩大,耕地不断缩小。全世界有l/4的可耕地,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侵蚀。1/5的土地受到沙漠侵吞威胁。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每年损失土壤约50亿吨。

答案:A

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非季风区        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     D.半湿润、半干旱区

解析:从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这里降水量超过400毫米,是我国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B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