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阴阳互损

2013-11-19 10:40:03 字体放大: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为考生们提供了“2014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阴阳互损”,文章内容知识点比较集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考生强化所学知识点,下面请看正文:

阴阳互损

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根本。因此,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或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概念:指由于阴气阴液亏耗,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表现:如肝阳上亢病证,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若病情发展,进一步耗伤肾脏精气,损及肾阳,继而出现畏寒肢冷,夜尿清长,面色觥白,脉沉细无力等阳虚之症,即说明已发展成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病证。

2.阳损及阴

概念: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表现:如肾阳虚亏,水泛为肿病证,病机主要是阳气不足,气化失司,津液代谢障碍,水液贮留,溢于肌肤所致。若病变发展,肾阳进一步虚损,耗伤肾中精气,则阴无阳以生,致使肾阴亦日益亏耗,继而出现消瘦,烦躁升火,甚则瘛疚等肾阴亏虚见症,即说明已发展成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病证。

更多关于2014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阴阳互损的内容请关注:【中医执业医师网辅导精华

<--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