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气和候气:2013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

2013-04-19 14:09:23 字体放大:  

【摘要】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当针下不得气时,医者采取留针或间歇运针以待气至的方法。详情如下: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针刺的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得气的快慢还与体质、气候等有一定的关系。凡患者体质较强,在气候温暖的情况下,针刺容易得气;相反,如患者体质较弱,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针刺就不容易得气。

同是一种得气,《内经》中提出还得分辨是邪气还是正气。如《灵枢·终始》中指出:“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一般说来,正常的得气感应是满实而不紧涩,就是在转针和提插的过程中,仅觉指下有一种学生的感觉,而没有涩滞或行针困难的现象。如果得气以后,发觉指下紧涩,行针困难,则是邪气盛实的征象;或是转针太紧,单方向捻旋幅度太大,肌肉纤维缠住针身的缘故。

临床上如遇到针刺入后而有不得气的情况,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使得气,称之为“候气”与“催气”。候气与催气的意义是不同的,前者可根据补泻法的要求来候气。后者是在针后经气久而未至,或虽至而未能充盛的情况下,采用积极手法来催动经气,以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

总结:得气和候气到此就讲解完了,下一讲将会为大家讲解厥证的治疗原则的内容,敬请关注。

相关推荐: 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精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执业医师 > 中医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