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主管护师考试大纲(7)

2014-11-05 15:00:26 字体放大:  

2015年主管护师考试大纲(7)

(1)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拟杆菌和绿脓杆菌等。感染可由一种或几种病菌共同导致,一般先有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可致局部化脓,如:疖、痈、手部感染、淋巴结炎、乳腺炎、阑尾炎和腹膜炎等。手术后感染多属此类。

(2)特异性感染:是指由一些特殊的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不同的病菌可分别引起比较独特的病理变化过程。

2.按病变进程分类  (1)急性感染: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多在3周以内。

(2)慢性感染:病程持续超过2月的感染。

(3)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

肠内营养(EN)是经口或经导管将营养物送至胃肠内,通过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来补充营养。经胃肠供给营养的优点是更符合营养物消化吸收的解剖生理,给药方便,相对安全,价格低廉,充分利用胃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胃肠有一定功能的,需要营养疗法的病人均可采用肠内营养。

2.禁忌证 肠道梗阻、胃肠道有活动性出血、严重肠道炎症、腹泻及休克病人等。

(二)肠内营养的途径  1.供给途径

(1)经口食入。

(2)经鼻胃管或胃造瘘:前者只用于短期肠内营养,并且胃肠功能良好的病人。后者可经手术行胃造瘘或经皮内镜置管,适用于较长时间肠内营养的病人。

(3)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适用于胃功能不良,误吸危险较大和长期胃肠减压的病人,空肠造瘘可在腹腔手术时同时进行,或经皮内镜空肠造瘘。

2.输注方式

(1)分次输注:适用于胃内给予,每次给予10O~300ml。分次推注,每次10~20分钟完成,输注每次2~3小时完成,每次间隔2~3小时。

(2)连续输注:适用于胃肠功能较差或肠内置管的病人。

(三)护理措施  1.保证营养液及输注用具清洁无菌 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以下的冰箱内暂时存储,并于24小时内用完,调制容器、输注用具保持清洁无菌。

2.保护黏膜、皮肤 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的病人,由于鼻、咽黏膜持续受压易出现溃疡,要每日涂拭油膏,保持鼻腔润滑,对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3.预防误吸

(1)胃管移位及注意体位;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保持鼻胃管的位置,不可上移,对胃排空迟缓、由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取半卧位,防止反流而误吸。

(2)测量胃内残余液量: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每4小时抽吸1次胃内残余量,如大于150ml应暂停输注。

(3)观察及处理: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反应,一旦出现呛咳,咳出营养液样物,发憋或呼吸急促,即可确定为误吸,鼓励病人咳嗽,吸出,必要时经气管镜清除吸入物。

4.防止胃肠道并发症

(1)置管并发症:①鼻咽及食管黏膜损伤:系由管质过硬、操作不当或置管时间过长所致;②管道堵塞:系由管腔过细、营养液过稠、不匀、凝块以及流速过慢所致。

(2)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系由输入营养液的温度、速度、浓度以及由此引起渗透压的不适宜;营养液污染引起肠道感染;药物引起腹痛和腹泻等。

预防方法:

1)配制营养液的浓度及渗透压:营养液浓度及渗透压过高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从低浓度开始,一般由12%开始逐渐增至25%,能量从2.09kJ/ml起,递增至4.18kJ/ml。

2)控制液量及输注速度:液量从少量开始,初起量为250~500ml/d,1周内逐渐达到全量。输注速度从20ml/h开始,逐渐日增加到120ml/h。

3)控制营养液的温度:营养液的温度不可过高,以防引起胃肠黏膜烫伤,过低易引起腹胀、腹痛、腹泻,可在喂养管的近端管外加热。一般温度控制在38℃左右。

(3)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由置管不当或移位,胃排空迟缓或营养液反流,药物或神经精神障碍引起反射能力低下所致。

(4)代谢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由于营养液不匀或组件配方不当引起。

5.喂养管护理

(1)妥善固定;

(2)防止扭曲、折叠、受压;

(3)保持清洁无菌;

(4)定时冲洗。

相关推荐

2015年主管护师考试大纲(6) 

2015年主管护师考试大纲(5)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