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中医护理方法

2011-07-08 14:47:12 字体放大:  

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疾病。噎与膈有轻重之分,噎是吞咽不顺,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咽即吐。故噎是膈的前驱症状,膈常由噎发展而成。正如《千金方衍义》中指出:“噎之与膈,本同一气,膈病之始。靡不由噎而成。”西医中的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溃疡、食道癌及贲门痉挛等均属本病范畴。

1、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由忧思恼怒、饮酒嗜辛、劳伤过度,导致肝郁、脾虚、肾伤,形成气郁、血瘀、痰凝、火旺、津枯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其病变部位,虽然主要在食道和胃,但与肝、脾、肾等脏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1)忧思郁怒,痰气交阻: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以致运化失调,津液不布,聚而成痰。恼怒伤肝,肝伤则气郁,使疏泄失职,血行不畅,积而成瘀。痰瘀阻寒食道。饮食难以下行,久之精微不能生化,津液日益干涸,上下不得流通,而成噎膈。徐灵胎指出:“……噎膈之症,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膈胃气。”指出了构成本病的主要病机。

(2)饮食不节,痰热瘀结:饮酒过多,或恣食辛躁之品,久而积热消阴,津伤血少,痰热瘀结,致使食管干涩,食道狭窄而发为噎膈。病变补起,损伤胃津,继而则肾阴受损,且可由阴损而致阳衰,成为气虚阳微之证。《素问。阴阳虽论》中说:“三阳结,谓之膈。”即是概括地指出噎膈的形成。

2、辨证论治

本病初起,常无明显症状,仅有胸闷、嗳气、呃逆、食道或背部隐痛等现象,很容易被忽视。继而出现吞咽困难,尤其是固体食物,虽勉强咽入,亦必阻塞不下,随即吐出。严重者,汤水都不能下咽,形体日渐消瘦,大便燥结如羊屎,肌肤甲错,精神萎靡。本病初起以标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

(1)痰气交阻:证候:吞咽哽阻,胸隔痞满,疼痛,嗳气,呃逆或呕吐痰涎,口燥咽干,形瘦神疲,大便坚涩或便如羊粪,舌质红,苔薄腻或薄黄,脉弦细而滑。

治法:理气开郁、化痰润燥。

主方:启膈散。

(2)瘀血内结:证候: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出,甚则饮水难下,大便坚如羊粪,或吐出如赤豆汁,形体消瘦,肌肤枯槁,舌质红或青紫,脉弦细涩。

治法: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主方:通幽汤。

(3)津亏热结:证候:吞咽哽涩且痛,可进流质饮食,固体饮食难以咽下,形体日渐消瘦,口燥咽干,大便秘结,五心烦热,舌质红干有裂纹,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津液。 主方:五汁安中饮。

(4)气虚阳微:证候:长期饮食不下,或食后即吐,泛吐清涎,面色白,精神倦怠,形寒气短,腹胀浮肿,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温阳。

主方:补气运脾汤,右归丸。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