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说课稿 >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鹬蚌相争说课稿范文:语文S版

编辑:sx_chenjp

2016-09-22

为了帮助各位老师能够有效地上好每节课,小编整理了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鹬蚌相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鹬蚌相争》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根据《鹬蚌相争》的文言文改编的白话文寓言故事。文中描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只河蚌爬到沙滩上张开蚌壳晒太阳,不知不觉睡着了。一只鹬鸟就见机啄食蚌肉,河蚌本能地合住蚌壳,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随着时间的溜走,鹬鸟决定用激将法让河蚌松口,没想到激起了河蚌的逆反心理,它不但不松口,反而钳得更紧了。当太阳下山时,双方仍相持不下,就这样,它们都被第三者渔翁轻而易举地捉住了。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与别人争执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真的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借助图片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4 通过朗读和复述,深入感悟鹬蚌相持不让的内心世界。

5 通过比较学习,感受现代白话文和文言文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在读文中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反唇相讥”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鹬蚌相争的经过和结果,领会其中蕴涵的哲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复述课文。

二 说理念

对于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语文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和故作深奥的解读,追求简约和可接受性。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有教学价值的因素,设计简便有效的教学活动,借助恰当的教学媒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朗读、概括、复述等基本能力,真正做到“有效教学,朴素课堂。”

三 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课,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法,媒体铺垫法。引导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面对疑难豁然开朗。本文的“鹬”“蚌”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老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图片,加上自己的介绍,这样学生很快就一目了然。“涟漪”一词学生较陌生,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涟”“漪”两字的偏旁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会印象很深刻。“心旷神怡”“暗自得意”得词语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这两个词语中的“怡”和“暗”是重点词,学生在不查字典的情况下,一下子明白其意并不容易,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了词语的意思后再引导理解,这样就化难为易了。本文讲述的故事生动具体、活泼有趣,适合表演,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以巧送礼物为由,激发了学生表演的欲望,为学生较好地表演《鹬蚌相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 说学法

本课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会复述,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言文的意思。在朗读和复述课文的时候,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以鼓励为主,不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讲故事背景:

同学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课件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2 默读故事,制造悬念。(课件出示)

鹬(yù)蚌( bànɡ )相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