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说课稿 >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精讲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给予树》

编辑:

2015-12-15

一.复习“给予”,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直奔主题,回忆给予,通过自己的范读再一次感染学生,激发对课文的情感。并且出示提示让学生说说大意,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二.发现“给予”

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给予,通过说说你在生活中有过“给予”的经验吗?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来初步感知。然后引导学生其实还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那就是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并让他们读读课文,想想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另外通过示范边读边划让他们学会读书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发现。

三 多元感悟“给予”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如“援助中心” “一直盼望”“什么都”“沉默不语”等层层推进,多元感悟给予,通过姐姐和金吉娅的心情对比,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通过研读: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再研读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给予是给 ,送。给予是如愿以偿。给予是放弃,给予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引导他们自读自悟,体会其中的爱。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