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最新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

编辑:sx_yanl

2015-09-29

教师如果想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做好教学计划。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制定教学计划有所启发!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89班的音乐课。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较多。他们的识谱能力很差,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而且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强调,练习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二、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八课,分别是《东海渔歌》、《音乐中的故事》、《我们的田野》、《山乡牧童》、《欢腾的节日》、《八音盒》。

三、教学目标 :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做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乐谱: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奏。

能够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音符的认识能力。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四年级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在注重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七、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共6课时)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共4课时)

第三单元 我们的田野(共4课时)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共4课时)

第五单元 欢腾的节日(共4课时)

第六单元 八音盒(共4课时)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相关推荐:

精选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参考样文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工作总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