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枫桥夜泊》教案格式怎么写

编辑:

2016-09-26

……

老师: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静夜思》里曾经描写过这个“霜”,他是怎么写的?

学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老师:他觉得霜应该是覆盖在地面上的,对吧。那张继为什么说是“霜满天”呢?难道是张继的感觉或者他的眼睛出了问题吗?我感到非常困惑,谁来帮老师解开这个谜团呢?

学生1:因为这是作者当时的心情。

老师:他想着这肯定跟张继的心情有关,有可能。

学生2:因为当时正在下霜。

学生3:因为张继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老师: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很冷。同学们你们看,此时诗人在江边身体很冷更重要、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里面更——

学生:冷。

老师:为什么?

学生1:因为诗人张继对家乡的亲人的思念让他感觉到冷。

学生2:因为他考试落榜了,这落榜之愁让张继心里感到冷。

学生3:因为他的周围一片寂静,这清冷的环境让他感觉冷。

学生: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无助,这孤独无助的感觉让他感觉到冷

老师:同学们,诗人身体上感觉到的是一个“冷”字,他心灵感觉到的更是一个“冷”字,所以,他感觉到这天地之间,这空气当中都弥漫着什么——

学生:冷。

老师:都充满着浓浓的霜气,都充满着那仅有的寒意,这“霜满地”也就成了——

学生:(接答)霜满天。

老师:是啊,这哪里是霜满天啊?这分明是“冷满天”啊!

老师:大家看,作者在这首诗里都写了哪些景物?手指大屏幕。

学生:写到了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钟声……

老师:是啊,你看作者写的这些所有的景物都是围绕着什么而写的?

学生1:都是围绕“愁眠”而写的。(4学生意见一致)

老师:所有这些景物都是因为作者的愁眠,都伴随着诗人的愁眠,都陪伴着诗人的愁眠,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是呀,在诗人的眼里,仿佛乌鸦也跟他一起——

学生:愁眠。

老师:仿佛江枫也跟着他一起——

学生:无眠

老师:仿佛渔火也跟他一起——

学生:忧愁。

老师: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学生:江枫渔火对愁眠。

老师:一个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内心无限的——

学生1:孤独。

学生2:凄凉。

学生:寂静、寂寞、忧愁、孤寂、悲哀、悲伤……

老师:同学们,张继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孤独而寂寞的诗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看着月亮渐渐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那江枫瑟瑟凋零,渔火点点,那从寒山寺传来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一声声传到了诗人客居的小船上,满怀愁思的张继面对此情此景,思乡之愁,羁旅之苦,失意之悲涌上心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不由得从心里轻轻地吟诵起这忧伤的诗句。手指大屏幕。

学生:齐声吟诵《枫桥夜泊》

老师:同学们,当这月亮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

学生:看不见了。

老师:(课件隐去“月落”)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这凄厉的乌啼声也已经消失了。(隐去“乌啼”)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

学生:看不见。

老师:(隐去“霜满天”)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江边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

学生:看不清。

老师:(隐去“江枫”)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若无。 (隐去“渔火”)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

学生:看不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