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沿革概述

编辑:sx_chenjp

2016-09-19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精品学习网小升初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沿革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950年1月,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工农速中,它就是人大附中的前身。从1950年1月筹备,到4月开学,仅三个月。因为它肩负着探索和开创工农教育“速成”的任务,具有“实验”的性质,故而学校名称为“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

1952年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

1953年建成的北一楼、北二楼解决学生住宿,从此学生全部改为寄宿制。北平房为教工住房。

1954年,建起行政办公楼和西教学楼。同年,人大附中中心花园建成。

1955年,建造了“守住学校西部边界”的学生宿舍楼。人大工农速中开始招收普通高中班。新生质量很高,仅58级9班一个班,就有好几个四中的初中毕业生,还有市(区)金牌、银牌保送生。

1956年,这个时期的人大附中,在校学生一度包含了六种编制:工农速成中学班、普通高中班、师院预科班、中等师范班、人大预科班、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

1956年7月根据教育部指示,移交北京市教育局,至1958年4月再度回归人民大学领导,这时,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中学”,意味着学校已成为一所正规中学;保留了“工农”二字,是因为校内尚有各类工农学员。 这时期,六种编制共处一校,盛况空前。这一时期学校正在急速转制,工农中学已在收缩,普通高中生比例迅速上升。

1956年,建起新的学生教工食堂,老食堂改为图书馆并辟出学生阅览室和教师资料室。

1958年,建造了9002米的校办厂厂房。

1960年,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生,从单一高级中学向初高中兼有的完整中学过渡。学校已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1963年,最后一批工农学员毕业离校。

1970年,人大附中改为“北京市172中学”。70年代,人大附中的体育兴旺繁荣,校篮球队曾在70、71、72年连续三年蝉联北京市中学生男篮联赛冠军,女队在整个七十年代也一直保持亚军的佳绩。曾有过海淀区男子、女子、初中、高中四个冠军全包的优异成绩。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学校恢复了与人大的隶属关系,校名由“北京172中学”重新改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

2000年4月,人大附中正式启动了与堪顿中学的远程教学。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2001年开通了与日本的远程教学活动。

2003年4月,人大附中创办的人大附中网校,以远程超常教育和基础教育为核心业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

2005年3月,人大附中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大附中是加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中学。

以上即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沿革,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链接:

人大附中校区分布简介

人大附中的著名校友汇总  

标签:人大附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