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具身认知研究综述的哲学分析

编辑:

2013-11-26

三、具身认知的研究视域

具身认知成为当下认知科学研究广泛关注的新课题, “在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教育、认知人类学、语言学以及行为和思想的动力系统进路中, 人们已经日益频地谈到具身化( embodiment ) 和情境性( situatedness )”[12]。当前,人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视域进行关于具身认识的研究:

(一)认知心理学

丁峻[5]、叶浩生[7]等主要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研究具身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 具身认知观需要一种普遍认可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超越现象的全局性解释理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最新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显示, 灵长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从动作和意图理解到语言进化) 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这些证据, 他们讨论了当前认知科学领域一种对具身认知的全新解释框架—— 具身模仿论。具身模仿论和镜像神经元系统通过有效地共享他人动作表征、意义与意图,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 并重新赋予“身体”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丁峻、陈巍[5]批评了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范式之一的模仿论, 结合具身认知的理论提出了具身模仿论。经典模仿论认为儿童是通过把他人与自身相“类比”而获得有关他人心理状态的知识的。这种论调虽然符合日常经验, 但却因陷入了Descartes 主义设下的“第一人称权威”困境而广受诟病。具身模仿论是一种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模仿论新范式, 体现出对经典模仿论的超越。丁峻等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还讨论了情绪的具身观, 指出认知具身化概念旨在强调身体、动作、情境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 并由此引发了认知领域具身性的研究。语言、情绪乃至审美等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具身性日益受到重视。身体、情境在情绪体验理解中的重要性是情绪具身观的核心内容。情绪具身观的提出使得我们开始重视身体在情绪体验过程中的重要性, 并为情绪的具身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模仿他人的情绪表达是对他人状态体验的一种身体上的再现。

(二)认知语言学

以认知语言学的视野讨论具身认知始于Lakoff和Johnson。他们在1980年和1999年先后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和《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 体验哲学,论述了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此外,Clark, Wilson等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Clark[10]提出了具身认知观的四个论题:(1)关注身体在认知实现中的作用;(2)要理解身体、大脑和世界之间复杂的互相影响,就必须运用一些新的概念、工具和方法来研究自组织和涌现现象;(3) 如果新的概念是恰当的,那么这些新的概念、工具和方法可能会取代(不仅仅是挑战) 计算和表征分析的旧的解释工具;(4)我们需要对知觉、认知和行动之间以及心智、身体和世界之间的区别进行反思,甚至抛弃这些区别。Wilson也提出了关于具身认知的六个观点(如前文所述)。

国内,刘正光[13]、王寅[14]最早引介Lakoff和Johnson等人的作品。王寅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系统研究体验哲学的学者,他提出语言的体验性,并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许先文参考国外音乐具身认知的研究范式,开创性地提出了语言具身认知这一概念及其理论,从理论与实证的维度阐释该原理。在理论上试图厘清身体与语言认知的逻辑关系,深刻揭示语言习得的内在生理、心理机制以及语言认知中心脑、身体、环境的具体运作过程,拓展了应用认知语言学和具身认知的多维度研究,开辟了语言认知的新路径。

沈秋凤[15]从具身认知的角度探讨言语的产生过程。言语的产生是结合身体肌动和人的认知能力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人的认知能力又是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制约的。因此,根据元语言觉知的体验性,她结合具身认知观点提出了“概念源”(Prototype)以及在这个原型驱动下的理论框架,从整体的角度探讨言语产生的过程,其理论充分重视身体的作用。“概念源”由言语产生的发音系统(即身体系统)和思维系统两部分组成,是个体与环境反复交互,神经-肌肉运动表象和思维图式的结合。在言语产生过程中,言语流带来的刺激不断激活“概念源”,其循环维持了言语交流。在具身认知视域下,语流能充分展现个体的情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官群[16]结合具身认知观,对语言理解的研究视角和理解诠释进行了新的突破。他认为,语言加工离不开对所描述情景的感知和动觉的模拟,打破了传统的语言理解理论,即语言理解是构建被描述情景的心理表征,将心理模拟建立在个人自身的感知行为计划系统基础之上。根据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逻辑,考察了词汇、语句、语篇不同信息加工层面的实验研究进展,证实了人们在语言加工过程中感知、肌肉运动以及其他的经验印痕被激活,支持了语言理解是运动感觉以及其他相关经验的心理模拟过程。这一新的诠释,丰富和发展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